赵薇《周易》中的智慧,更好的认识世界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易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理应更好的发挥其经世致用的作用,指导今天人们的社会、人生实践。正如著名易学家朱伯崑先生所说,中国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也就是近代之前,主要是靠研究《周易》来提高思维能力,理解宇宙,认识社会,把握人生。

赵薇《周易》中的智慧,更好的认识世界

文 / 赵薇

《周易》向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周易》的形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多位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易》是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结果。圣人仰观天文,从天上日月星辰周流不殆中去观察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圣人俯察地理,从人伦日用中“观物取象”、“类比取象”用卦来模拟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用模型来表达对世界的抽象认识。“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上》)最初的八卦没有文字,为了便于人们理解、掌握这个模型,圣人“观卦系辞”在卦下面加上文字说明,方便人们理解掌握;教人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象(投影),看懂宇宙运动变化之道。透过象之得失,告诫后人立身处世,懂得知时当位,不断提升境界与境遇的智慧,更好的认识世界、把握人生。

一、《易》是道的模拟与理论模型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正如庄子所说:“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裂变”的结果是“完整”、“全面”的打破,是片面、极端的强调,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各有所“蔽”,“见木不见林”,“明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易学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清代的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易学总论》中指出:在易学史上有“两派六宗”,他批评“《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国际易学联合会的会长孙晶教授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坚持文化自信》一文中提到这两者的关系时指出:“易学从来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易理和术数。如果没有几千年来人们对术数的运用,易经几乎是不可能传下来的,因此术数的历史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如果没有易理的研究,以及易理对术数的指导,术数也只会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技艺,成不了大气候。因此,易理和术数几千年以来一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要创新易学,要找准攻坚点;我们必须搞清楚现代易学的使命是什么?要发现和决断出东西方文明的契合点在哪里。其中,最难的就是筮法如何实现现代化。”从孙会长的讲话里面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当代易学者身上的使命、担当。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易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理应更好的发挥其经世致用的作用,指导今天人们的社会、人生实践。易学文化的自知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与底色。只有返本才能开新,只有守先才能待后。

《汉书·艺文志》指出:“《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形成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由伏羲一画开天作八卦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系卦辞,再到周公补续爻辞孔子修立《易传》,《周易》是多位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圣人仰观天文俯查地理,从天上的日月星辰周流不殆中去观察自然变化的规律,用观物取象,类比取象的方法来模拟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卦者,挂也。”,《易》是体悟天道的圣人为了更好的揭示天地自然的现象,把自然现象用卦画的形式挂起来看,也就是“观象成卦”。圣人作《易》是对天地之道的运化进行概括和模拟。“《易》揭示的是天地的规律。故卦是中国的圣人对世界认知方式的表现形式。

《易经》中的先天八卦图是《易经》作者观物取向、类比取象、法象宇宙自然的至简模型。先天八卦是伏羲的八卦,八卦分别代表自然界最显而易见的八种物象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也就是把自然界的八种自然现象挂起来看,古代创制《周易》的圣人通过易学符号系统加以表达,形成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以及六十四卦方圆图,这些图都是为了更形象的表达道。邵雍的先天八卦图画的是伏羲时代的八卦位序。用八种物象来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显然不够,古人又在八卦的基础上附上了许多与基本象性质类似的其他物象(《说卦》)为了更好的说明复杂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又把八卦重叠组成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把一卦三爻变成一卦六爻,扩大了取象的范围,出现了上下爻的关系和爻的推移运动,这样可以用来说明世界万物。六十四卦构成了一个处理复杂问题的动态模型。

二、“极深而研几”:《易》是体道、用道、证道的方法和工具

易学不仅仅是关乎一门一科的学问,更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经世致用之学赵薇《周易》中的智慧,更好的认识世界,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是我们认识宇宙万物,体道、用道、证道的方法与工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有四大内容:“象、数、理、占”;有四种功能:察言、观变、制器、占筮。《易》因与天地准,所以天地万物的规律就都包含在其中。《易》是我们洞察、认识 “道”和社会人生真相的根本方法和工具。《系辞上》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易是言道器,可以贯通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温海明教授在《先天学之自得,后天学之无奈—朱熹易学中的先天后天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了解易学之本,就必须研究伏羲先天之学,而如果仅仅要读懂《易经》,就要借助文王的经和孔子的传。总之,他认为对伏羲先天易学的领会是理解古今纷纭易说的基础。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易学的易道都是相通的,所以领会先天学有提纲挈领的重要性。” 正如著名易学家朱伯崑先生所说,中国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也就是近代之前赵薇《周易》中的智慧,更好的认识世界,主要是靠研究《周易》来提高思维能力,理解宇宙,认识社会,把握人生。

三、体悟《易》与道的关系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升境界与境遇的智慧

《礼记•经解》曰:“絜静精微,易教也。”卦是以中行的方式打通心与物、形而上与形而下、内在时位空间与外在时位时空的关键与枢纽,把握易与道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指导人们的人生。《易》的作用是不但能“彰往”而且能“察来”,既可以知道之前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微以之显,幽以之阐”。《说卦》中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八卦有顺的位序,有逆的位序,也就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别,要查过往的事情顺序向前数,要用先天八卦图,文王把它改变成后天八卦图也就是逆的位序图,要预测未来的事情要用逆序的后天八卦图。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周易》有《象传》上下篇,这是汉儒所说的“十翼”中的两篇。《象传》亦称象辞,象辞分卦象、爻象辞两部分,前者称为大象,后者称为小象。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曾提到:“《周易·大象传》乃是圣人之学的根本,他说:“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周易·大象传》所讲的是对待不同境遇时的境界智慧,其对境界问题有着极为全面的、洞见性的研究。。所谓“境遇”可以简单解释为境况和遭遇,它是相对于主体(主体可以指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等,而更多的是指个人)的外在客体现象。(赵薇、姜广辉《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法》)人生无不在境遇中,境遇各种各样,有顺境,也有逆境。而所谓“境界”正是处理不同境遇问题所表现出的相应的人生态度。六十四卦大象传多有“君子以……”,《周易》六十四卦可以是人生境遇问题的理论模型。卦序如何演化,它教导君子处在不同的时、位境遇,应该用一种最佳的人生态度来对治这种境遇。如果能体悟、掌握这个模型;就能更好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辩证的分析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人生可以“无大过”。六十四卦每一卦象征一种境遇,这里面体现着非凡的境界智慧。也是处理不同境遇问题所表现出的最佳的人生态度。今本《周易》大象的结构由卦画、卦象、卦名、卦义所构成,也就是把六十四卦的卦爻象用文字加以说明、阐释、演绎,形成六十四卦的卦爻辞,用非凡的境界智慧来指导人们的境遇实践。

这里的“卦象”每一卦上下二体的关系,由此引申出某一种境遇的意象。“卦名”则是对此种意象的一种本质性的概括。“演德”是要求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下,君子应该具有的境界智慧作为精神支撑。“演德” 部分凝结了先圣的非凡的人生境界智慧。如《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大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屯》卦大象传“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象征物之初,兼有“难”义,它有初始、艰难的意思。当人处于“屯”的境遇下,比如创业之初,事业起步阶段,往往都会阻力重重,如果没有经纶天下之才志、毅力,很难有日后的亨达。再比如《颐》卦大象曰:“山下有雷,颐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言语一出不可复入,饮食一入不可复出。所以,君子对待言语与饮食二事应该慎重。《节》卦象曰:“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告诫领导者应节制欲望等等。这种“境界说”强调的是境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虽然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日益复杂丰富,《周易》所设定的基本的境遇模型仍然历久弥新,《周易·大象传》所预设的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之变化。而《周易·大象传》的那些凝结了先圣千锤百炼的人生箴言仍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各种境遇问题提供非凡的智慧和人生教诫,为安顿我们的生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周易》是道的模拟与理论模型,卦是以中行的方式打通心与物、形而上与形而下、内在时位空间与外在时空的关键与枢纽。《易》是帮助人们体道、用道、证道的方法和工具。把握《易》与道的关系,提升境界与境遇的智慧,可以更好的指导人们理解宇宙,把握人生,服务社会。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