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理性态度的兴起在中国,理性态度大约在周朝逐渐兴盛。中华文明则是由诸子时代奠定的。在我看来,诸子的导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理性的民族。文字普及与传统轴心时代和文字的普及有一种因缘。的文化、世界观、观点,并列存在。但先秦诸子总体上没有希腊人那种建构理论的热情。我一向认为,跟其他文明比起来,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一种特别富有理性态度的传统。繁荣、技术创新一浪一浪,我们却没有形成强大的哲学-科学传统。
轴心时代的中国理性与理论华东师范大学陈嘉映文字的出现
社会科学报/2006 年/11 月/30 日/第005 版 学术探讨轴心时代的中国理性与理论华东师范大学 陈嘉映文字的出现,渐渐形成的理性态度,为轴心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轴心时代”是由德国哲 学家雅斯贝斯提出来的,大致涵盖公元前800 年到公元前200 年。轴心时代的意思像是说,从这 个时候展开了一个新的时代,就像从画轴上展开一幅画卷那样。轴心时代是轴心形成的年代,据 雅斯贝斯称,其跨度大约600 年;但此后两三千年都从属于轴心时代。孔子这些人开始了我们的 历史画卷,尽管我们这个时代的画面不同了,但还是同一轴画的展开,我们今天的文明仍然是在 那个时代的原则上开展着。春秋理性态度的兴起在中国,理性态度大约在周朝逐渐兴盛。商朝重鬼神,周朝重人道。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周 这么一个小邦竟战胜并取代了商,这需要一种解释,也需要一种辩护,于是产生了“皇天无亲惟 德是辅”的观念。天命、天道观念中的宗教因素渐渐淡出。周易经文中涉及天、帝、神明的极少。到了春秋时代,贤人智者更多和人道一并来理解天道,或径称人道来取代天道。《论语》中 除了“先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没出现过天道这个用语。鲁昭公时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先是来了彗星, 接着心宿在黄昏出现,申须、梓慎等人就断定郑国要有火灾,裨灶要求子产禳灾,子产不从,后 来果然发生火灾。
于是裨灶再次要求手产祈禳。否则郑国还会再次发生火灾,子产仍然拒绝,并 且说了一段著名的话:“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 或信? ”《左传》的作者交待了上面这段争论,故事的结尾一句是“亦不复火”,作者怎么看待这 场争论是明明白白的。子产和裨灶等人的争论是新兴的理性态度和旧时代感应思维的争论,子产 看重的是可由经验了解的周遭世界,是可得而知之的人道,而非经验不及的天道。这样一种态度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理性态度。理性态度是一种重常识、重经验的态度。子产、孔子这些人代表着理性态度在中国的兴起。整部论语简直就是理性态度的范本。从世 界观的转变来说,从认知态度的根本转变采说,孔子的思想是革命性的,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理 性态度。理性态度是在和感应认知的斗争之中生长起来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有明确针对性 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理性态度,乃至于我们不容易感受到理性态度,相对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感 应认知曾是怎样一场世界观的革命。我这里不是就孔子之代表儒家而与道家、墨家等相对谈到孔子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 法家,他们整体地兴起了理性态度。我们从先秦诸子那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理性时代”开始 了。
我当然不是说,诸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尊崇理性原本意味着种种不同取向永不会有定于一尊 的局面。先秦诸子是旧武宇宙观崩解时代的不同应对,这些不同取向的交错、冲突、交织、借鉴、 继承将塑造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将铺展中华文明的大画面。秦汉一统造就了中国政治的主导格局, 而从精神层面上说。中华文明则是由诸子时代奠定的。先秦诸子各家各派的“理性转向”的程度 虽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相当彻底。在我看来,诸子的导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理性的民族。 老子、庄子、墨子诸子构成了中国的轴心时代,他们的学说是中华文明画卷的文化原型。后世思 想者和先秦诸子的关系不是并列比较的关系。不是说诸子的思想深刻得超不过了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正确得改不得 了,而是说,先秦诸子提供了一套原型,使得我们能够在一种特有的精神中思考,我们赞成、发 展、修正、反驳,都依据于这些原型。不是说比得上还是比不上孔子,而是这种比较没意义。文字普及与传统轴心时代和文字的普及有一种因缘。文字带来了一种横向的交流。带来了一种共时性,不同第1 页 共3 页 的文化、世界观、观点,并列存在。即使是从前写下来的东西,仍然原样放在那里,也和现在写 下来的东西具有某种共时性。在史前生活中,一个民族的传说、神话、观念体系,是通过口头一 代一代竖着传下来的,一个民族有一套单一的传说和神话。
在旁观的研究者看来,口头传统当然 一直在变,但是生活在这个承传里的人,由于接受的是口传的故事。没有古时候的文本作参照, 只有一个现存的版本,所以对他而言,只有一个统一而稳定的观念体系。这里几乎有一种类似悖 论的情况,惟对于传统并存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才谈得上传统,人们所说的“传统社会”。其 中的人倒感觉不到什么传统。但是文字文本不同,文本不像口头传说那样一般只在本民族内流传,文字文本便于在不同的 民族、种族之间传播。更重要的是,即使在一个民族内部,每个时期的不同观念都留下了自己的 版本,即使同一个观念体系,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解释,哪些是原始文本,哪些是后世的解 释,借助文本,大致上能够分辨清楚。不同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同一个观念体系在历史演变过 程中产生的差异,都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这种情势造就了一种颇为不同的心智。我们可以用其 他许多方式来概括轴心时代的心智特点。并思索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这里只想提示,轴心时代 的心智特点和由文字造就的不同观念并列杂陈的状况紧密联系。理性态度的第一个特征是反省,在他者的背景下看待自己。这甚至会让贤人智者体认到,别 的种族像我们一样,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它自己的合理性。
若我们在这里也能谈论合理性,那么, 自己民族生活的合理性是不受置疑的。在所谓精神或生活理想的层面也是如此。你所在的文化天 然就是至高无上的文化,它是对的,是好的。别的文化是错的、可笑的、恶劣的。到了轴心时代, 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可能发现自己的东西不是那么好,而其他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做法有时会被 认为是更好的。现在,人们经常在极端理性主义的意义上理解理性。这样一来,理性几乎成了一 个压迫性的词儿。在理性的多重意思里,我这里特别愿意提到理性态度这个用语所包含的宽容这 层含义。对于同质传统的初民来说,善和美都是以自己为标准的,甚至人这个词也只用在我自己 这个种族身上。虽然在一个种族内部,我们自己也人压迫人,也互相残杀,但“我们自己”似乎 仍是一个整体,天生优越,反过来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好像只要是我这个族类就都同心同德似 的。而理性的反省精神中则包含着宽容的观念。各种观念并列杂陈,没有一种天然的统一性,我 们因此才需要一种超越于特殊观念之上的态度。从而能与不同的观念相处。理性宽容由此而起。 理性一词所包含的客观性也应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它首先并不是指“客观实在”。理性通常是非理论的现在人们说到理性,常常把它和理论连在一起。
但理论兴趣并不是理性态度的自发产物,理 性态度多半是抵制理论的。理论的一个主要含义是对世界的整体解释。一个民族对世界有一个总 体的解释,在史前社会,这种解释一般表现在神话里。一个民族的神话系统开始对世界作出统一 的解释,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自己种族的起源、人的生活规范。到 轴心时代,对世界的总体解释转变了形态,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理论,这类理论的特点是从现象的 相似性进行概括和推论,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叙事。这种宏大理论叙事继承了神话传统。意 在为宇宙和人生提供一个总体的解释。理论起源于神话。理论把神话中的重大课题如世界和人的 起源等继承下来。在中国,对世界提供整体解释的理论是战国邹衍始创的阴阳五行理论,它把世界上所有的现 象和事物归拢到五行中。五行理论既倚重现象的相似性,自然有大量感性上的支持。不过。理论 从根本上是超感性的。阴阳五行理论里发展出了一个根本的新观念,数的观念。通过数的观念, 世界被分离为实在与现象。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在冥冥之中决定着现象世界的运行。早期理 论倾向重的思想家,无论是阴阳五行家还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都偏于神秘主义,这不是偶然的。 理论总是在琢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人们说到理性,首先想到理论。在通常意义上,理性是非 理论的,甚至是反理论的。我们经常拿诸子百家和希腊相比。的确。要说学术的繁荣、思想的生 动、智慧的深刻,两者共同之处甚多。但先秦诸子总体上没有希腊人那种建构理论的热情。在先第2 页 共3 页 秦诸子中,孔子最突出地体现了重现世不重理论的理性态度,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在儒家传统中,孟子和荀子,与孔子相比,有较强的理论建构倾向。和儒家相比,老庄含有 较多的理论色彩,此后的道家有更强烈的理论倾向。不过,在中华文明传统中,最突出的理论建 构还是阴阳五行一派。但总的说来,阴阳五行这些东西是不入正统儒学法眼的,虽然从汉朝起, 也有不少儒学议论里杂入了阴阳五行的因素。儒学是很理性的,对这种半神话式的理论原则上采 取排斥态度。我一向认为,跟其他文明比起来,中国文化的传统是一种特别富有理性态度的传统。 中国两千年前就建立起了相当健全的官僚制度,一千多年前就建立起相当完备的科举选拔制度。 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抱持理性态度的长久传统”。我说中国人特别富有注重经验的理性态度,主 要是描述性的,不是评价性的。实际上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中国人注重经验和现实,还可以从反面看到。
例如,中 国没有史诗流传下来,中国远古的神话保留得很少。我认为尽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轴心时代的中国理性与理论华东师范大学陈嘉映文字的出现,但笼统说来都极理性,中国在轴心时期的转变特别彻底,理性态度占了绝对 优势,几乎完全中断了史前史的神话传统。诸子时期留下了那么多东西,但其中没有完整的创世 神话。先秦的各个学派都不怎么重视对宇宙的整体解释,后来成为中国主导传统的儒学尤其缺少 对世界提供整体解释的理论兴趣轴心时代的中国理性与理论华东师范大学陈嘉映文字的出现,中国主流思想对宇宙论这类事情往往全不措意,结果,尽管阴 阳五行理论不登大雅之堂,没有成为文化主流,但凡涉乎整体解释,仍只能到阴阳五行家那里去 找。汉朝的儒学中掺进不少阴阳五行的东西。宋朝的理学为了要和佛学对抗,发展出了某些宇宙 论方面的东西。但是和希腊的宇宙论及一般自然哲学对照一下就可以知道。理学的宇宙论并没有 独立的理论建树,毋宁说是其一般道德-政治学说的延伸。中国士大夫传统始终缺乏真正的理论 兴趣。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领域理论创新方面很弱。先秦诸子极 其理性,中国学术传统中缺乏理论兴趣,这两方面很可能互相关联。我们的神话系统没有得到完 好的保存,我们不信宗教,我们设计了完善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尽管思想、文学、艺术历久 繁荣、技术创新一浪一浪,我们却没有形成强大的哲学-科学传统。这些事情看来是互相关联的。第3 页 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