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没有做到的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即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学习老子的思想,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今天学习《道德经》的意义何在呢?今天学习《道德经》的第一点意义就是要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在中国,如果你想了解佛教的重要观念,也想知道我们本土的道教在说什么,那么首先就要对老子的《道德经》有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们今天学《道德经》目的是什么?今天学习《道德经》意义其次,我们学习道家思想,除了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要跟西方哲学对照。

南怀瑾老师: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没有做到的

老子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和重视。即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学习老子的思想,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接上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二,要拿来同西方哲学对照来看;

第三,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的思想受到相当的重视。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帝姓李,就把老子当作自家人,对道教特别推崇。后来唐玄宗还亲自为老子《道德经》作了注解。但是我们从他在政治上的遭遇与失败来看,他似乎没有真的懂得老子的意思。

譬如《道德经•第29章》,要人“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要极端学习易经文化好处,不要奢侈,不要过度。像这一类的教训很多,而唐玄宗显然没有做到。那么我们今天学习《道德经》的意义何在呢?

接上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今天学习《道德经》的第一点意义就是要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现在很多人听到中国的传统,就喜欢说“儒、释、道”三教。当然,这个说法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在这里我们先不管它具体的内容,我们只说中国传统三大思潮里面有两个跟老子思想都直接有关。

譬如说,儒家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释”就是佛教,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发生什么事呢?然后道教,道教如果没有把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引进的话,又会是什么情况?

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先了解,中国历史上本身本土出现的有两大思潮,就是孔子的儒家与老子的道家,可以说是双轨并进,为中国文化提供很好的基础;后来再加上佛教从印度传过来。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先说明一下南怀瑾老师: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没有做到的,从魏晋时代开始,这个大的趋势就慢慢形成了。

在魏晋时代出现了所谓的“新道家”。“新道家”指什么呢?指把老子、庄子的思想加上《易经》当作“三玄”。所谓的“玄”就是谈玄说理,不要谈人生具体的政治、社会的情况,也不谈任何善恶的价值判断。这样一来比较安全,因为魏晋时代是一个乱世。所以“新道家”出现之后,对老、庄思想有一些发挥及改造,到最后有些落差了。

那么再看,在魏晋时代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请问:佛教怎么融入中国文化呢?一般都认为这是靠老子的思想的接引,怎么说?在魏晋时代的思想界有一个重要的学派叫作“格义之学”,“格”是格物致知的格,“义”就是道义的义,所谓的“格义”就是要把佛教的许多名词和术语转换成中国的文字。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透过老子思想的接引。因为老子思想跟佛教思想有一点是相似的,哪一点呢?就是它强调智慧的觉悟要超过德行的修养。“智慧的觉悟”就举一个字就够了。譬如佛教讲“空”,道家讲“无”学习易经文化好处,但是佛教的“空”不是真空,道家的“无”也不是虚无。像这种都是把一种可能性跟实现性区分之后才能提出来的观念。道家的思想跟佛教在这一点上可以相通。

在另一方面,到了魏晋时代后期,中国本土的道教进一步把老庄的思想借过来。因为原始的道教是我们本土的民俗宗教,有复杂的背景和实际的用途。但是作为一个宗教需要有基本的教义,并且在理论上要建构成系统。

于是道教的专家就把老庄思想请进来,把老子推为太上老君,他的书称为《道德经》,而庄子的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了。所以在中国,如果你想了解佛教的重要观念,也想知道我们本土的道教在说什么,那么首先就要对老子的《道德经》有基本的认识。

同西方哲学对照

接着看到第二点,我们如果要跟西方哲学对照的话,绝不能错过老子的思想。譬如西方哲学家对于宇宙怎么来的,总是有各种说法。譬如说在西方的有关宇宙的来源,它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创造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第二种是流衍论,宇宙从“太一”这个根源慢慢满而溢,流生出来万物;最后是进化论,也就是后代所出现的达尔文的演化论。

这三种说法都谈到这个宇宙开始怎么来的,万物怎么出现的。而中国古代如果你要找一本书、找一个观念来对照的话,当然最适合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了,里边在第42章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段。这么简短的一句话,跟西方对照起来也很有趣的。

所以很多学者都会做比较,最喜欢拿来比较的,就是把老子跟一位罗马时代初期的“新柏拉图学派”的学者叫做普罗提诺,跟他比较,然后跟近代的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来加以对照。像这就是我们看到中西对照的时候可以出现的情况。

我再具体说两位德国当代的哲学家,他们对老子思想的肯定。第一位是雅斯贝尔斯,我们提过他对于“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的说法,是大家普遍都认可的一种学术界的观点。

他另外写一套书叫做《大哲学家》,他写的书当然是以西方的学者为主,他选了15位代表,西方占了11位,然后印度有两位,中国也有两位。印度的两位是释迦牟尼与佛教一位大学者——龙树。中国有两位,就是在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与老子。

雅斯贝尔斯本人从小身体柔弱多病,所以特别喜欢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他最后活了86岁学习易经文化好处,算是高龄了。所以由此可见西方哲学家对老子思想的重视,把老子思想列为人类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代表。

另外一位影响更大的德国哲学家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晚年的时候有个愿望,就是想把老子《道德经》再一次翻译成德文。为什么呢?他读过许多种翻译本,觉得自己领悟到老子真正的思想了,但是各种翻译本都不能让他满意。他想自己动手再翻译一次,但他不懂中文怎么办呢?

他在1946年遇到一位中国学者,就跟他合作,结果两个人合作一个暑假才翻译到《老子•第8章》,就是“上善若水”那一章,然后后面就没有继续下去了。我们将来会特别谈到这段故事。

比较有趣的是海德格尔在跟这位教授合作的阶段,特别请他写了一副对联,内容就出自于《老子•第15章》。我直接讲白话翻译,也就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所以一方面能静,一方面能动,兼顾两面。

他提醒我们,老子不是光讲安静柔弱,老子是能静也能动,能柔也能刚,能收也能放的。所以从这边看得出来,海德格尔确实慧眼独具。他这个对联写下来也提醒我们,在念老子的时候,不要只注意到老子好像是柔顺、安静、收敛的这一面,他两面兼具。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把中国的文化跟西方对照的话,《老子》是不可或缺的经典。可以这样说,你越了解老子,对西方哲学的领悟就会越深。反过来也一样,你对西方哲学了解越多,就越能欣赏老子的思想。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然后再看第三点,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一方面用一句话来说,我们今天学习《老子》,不可能成为老子笔下的圣人,因为那是悟道的统治者;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我们自己人生的管理者。

所以我们今天学《道德经》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比如现在很多人会说物质文明发展太快了,人的各种欲望太复杂了,所以开始要用“减法”。

用“减法”这样的观念就来自于《老子•第48章》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要学习“道”的话,就要每天减少一点,这是帮助我们确立一个大的方向了。

所谓的“用减法”减到最后是“无为”,但是老子的“无为”又是“无不为”,为什么?因为他的“无为”是你不要刻意做任何事,结果任何事都按部就班、各自定位、全部做好了。

这有点像我们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后面那一句“无心”。你没有什么刻意的目的,就不会执着,然后顺其自然去发展,最后所有的一切全部都自己就做好了,这叫作“无为而无不为”。

至于人生各种复杂的问题怎么办呢?问题通常来自于欲望,欲望又来自于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所以,老子要从根本上去了解,原来人的本性是完整的,人的禀赋是足够的。如果你陷入相对的价值观,只知道一味向外追逐,反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貌,甚至浪费了大好的人生,不是太可惜了吗?

而另一方面,活在世间不管有多少的痛苦烦恼,只要记得一句话:我的来源是“道”,而这个“道”就像大海一样,可以容纳所有的水。我们生命不就像一滴水吗?慢慢干涸了,如果把它投入大海,就永远没有干涸的问题。换句话说,只要能悟道,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我自己在15岁的时候听到老子一句话“强行者有志”,让我知道怎么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在50岁的时候选择座右铭,也是用老子一句话,《老子•第8章》最后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无尤”就是跟别人都没有互相责怪。

我在50岁的时候,座右铭是“与人无尤”,也是受老子的启发。所以今天学习老子而建立自己完整的人生观与明确的价值观,是绝对可能的。

今天学习《道德经》意义

最后再回顾一下,今天学习老子《道德经》,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要接上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要知道,道家思想在魏晋时代出现了“新道家”,而对于佛教传入中国,许多特别的概念和术语也透过老子的接引而成立“格义之学”,最后使中国人对于佛教觉得非常的亲切和熟悉。

而中国本土的道教本来是民间信仰,到魏晋时代后期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就把老子、庄子的思想借过来,把他们当作道教里面的人物。但是在这里我们要了解,要分辨一下,道家思想跟后面开展的道教,时间上隔了五百多年到七百年,这一点还是要分辨的。换句话说,道家并不是道教。但是如果没有道家的话,道教不容易真的融入中国文化,受到我们普遍的认识。

其次,我们学习道家思想,除了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要跟西方哲学对照。因为西方哲学家最深的关怀,就是要找到在古希腊时代所探讨的所谓“存在本身”。“存在本身”就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世纪,西方很多学者,像德国的雅斯贝尔斯与海德格尔,都对老子极度推崇。

最后南怀瑾老师: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没有做到的,回到现实生活,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固然可以从儒家以及别的经典得到启发,但不能缺少道家这一块,因为道家是从整体来看生命的某一个侧面。如此一来,你就容易了解正面反面全方位的各种情况,然后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充分使用反诘法、辩证法等等,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傅老师讲《道德经》已在 “喜马拉雅”上线,可识别图中二维码领取五折券。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