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佚名 次浏览

摘要:临济宗融合了老庄的思想,曹洞宗直接以《易经》离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修行体系,沩仰宗则是从“象”中得到了启发。《易经》的“象”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它是艺术的起点和艺术的目的。艺术家探索的意义难道不就是伏羲八卦图“象”的意义?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象”如同一个模型图,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科技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象”是模型图,但“象”不是简单的模型图,它不仅仅是工具的模型图,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

“象”作为文化模型的意义,只有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可以对此进行解读,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说: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

存在的事态的总体即是世界。

事态的存在和不存在即是实在。

全部实在即是世界。

图像是实在的一种模型。”

按照维特根斯坦上述的逻辑,图像就是组成世界所有实在的模型,也就是说:《易经》的“象”不仅仅是工具的模型,也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模型,它是世界的模型。

维特根斯坦还说:

“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真的思想的总体就是一幅世界的图像。”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上述逻辑,《易经》的“象”就是思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如果《易经》的思想是真的,那么它就是一幅描述世界的“象”。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著名钢铁工业企业家,母亲莱奥波迪内·卡尔马斯·维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经济学家哈耶克 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银行家的女儿。虽然出生豪门,但维特根斯坦放弃了财富,从1939年至1947年,维特根斯坦一直在剑桥大学教书。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包括有1篇书评,1本儿童辞典,和1本75页的《逻辑哲学论》(1921年),去世后出版了《哲学研究》一书。

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被称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三大高峰,他们的思想本质上就是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了中国文化。

尼采曾经批评康德说:“哪个哥尼斯堡的中国人只是一个批判家。”康德的思想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尼采说他是中国人,而尼采本人的思想则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则是受到了禅宗及《易经》的影响。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孔子、老子等诸子的思想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易经》的影响,佛教在来到中国之后也受到了《易经》的影响,禅宗二祖慧可、四祖道信都精通易学,临济宗祖师黄檗禅师更是易学大家,由唐朝宰相裴休记录、黄檗禅师所著的《钟陵录》中,记载了黄檗禅师关于国运的推测谶语诗作,一直为后人研究。

禅宗有五大宗派,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三个宗派的思想明显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临济宗融合了老庄的思想,曹洞宗直接以《易经》离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修行体系,沩仰宗则是从“象”中得到了启发。

沩仰宗的开创者是沩山灵佑和他的弟子仰山慧寂,《五家宗旨纂要》说:“沩仰宗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明暗交驰易经文化,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沩仰宗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九十六圆相”来启发和接引学子。

无法证明沩仰宗的“圆相”是来自于《易经》的“象”,还是受《易经》的影响,但其真意近似于《易经》“象”的意义。

据传沩仰宗“九十六圆相”来源于六祖惠能,由六祖传给了南阳慧忠禅师,南阳慧忠禅宗传给了耽源禅师,耽源禅师传给仰山慧寂,仰山慧寂首先在耽源禅师处开悟,然后到沩山灵佑处深造,成为沩山的传法弟子,在传法的过程中他结合了沩山的禅法和南阳慧忠的“九十六圆相”而形成了沩仰宗的特点。

仰山慧寂(815-891),韶州怀化人,九岁出家,成年后云游参学,在耽源应真禅师处悟得玄旨。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禅师传法

一天,耽源对慧寂说:“南阳慧忠国师得到惠能祖师圆相,共九十六种,传给了我,我现在传给你。”

慧寂得到秘籍,回去看完后就烧了。

几天后,耽源对慧寂说:我给你的圆相秘籍,要好好保存。

慧寂:看完就烧了。

耽源:我这个法门,没有人会得,只有祖师才能洞悉“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怎么能烧了呢?

慧寂:我一看就知道意思了,只需要会用,不能执着于相。

耽源:虽然如此,对于你来说是可以,但对后人而言可能因没有信物而不相信。

慧寂:和尚若要,我就重画一本,定无遗失。

耽源:好。

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圆相状,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点头称可,慧寂禅师礼拜而退。

慧寂禅师看到的“象”是什么?他为什么烧掉“象”?他和耽源之间的互动又表达了什么?

禅宗的故事只能自己去领悟,不能用言语去表达,这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结论达成了一致。

“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

不可言说的东西虽然不可说,但可以“立象以尽意”,“鼓之舞之以尽神”,这就是说:不可言说的东西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表现出来。

《易经》的“象”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它是艺术的起点和艺术的目的。

无论是东方的中国艺术,还是西方的艺术,其发展过程都有着一个共性,都是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到追求完美、逼真,最终又回到追求艺术的简洁,但在简洁之中蕴藏了艺术真正意义。

如中国画的发展过程: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是中国乃至世界年代最早的帛画之一。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江山霁雪图》唐,王维

中国绘画艺术到唐、宋时期已近乎完美,艺术开始了新的探索,王维首开了山水画的探索,北宋文人开始了文人画的探索,而僧人开始了艺术目的的探索。

《枯木怪石图》,北宋苏轼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六柿图》,南宋画家牧溪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南宋牧溪时代,艺术家对艺术目的的追求和大众流行审美追求之间就产生了隔阂易经文化,由此对艺术的评判就产生了争议。

元人汤垕着《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

明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也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中国传统文化在元、明时期已经走向衰弱,牧溪的极致追求得到的是“粗恶无古法”的评价,牧溪的画也全部流落他乡。

即使在文化衰弱时期,也有洞见者,晚明高僧雪峤圆信看到牧溪的画后,评价道:“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径山千指庵圆信。”

“威音那边”是哪里?

和中国画一样,西方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同样的过程,但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动物壁画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距今已有15000年左右。

《蒙娜丽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

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到达了完美的时代,转而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印象派是探索的先锋。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梵高的画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格尔尼卡》,毕加索

毕加索的探索更加激进,他打破了时空的概念,将三维空间简化为二维空间,从而发现了艺术目的地的方向,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抽象主义艺术家。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罗斯科《紫色,绿色和红色》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巴尼特·纽曼 《 Ⅰ》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波洛克《蓝极(11号)》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型吗?

贾斯珀·约翰斯《美国国旗》

美国抽象主义艺术家在毕加索的基础上,和南宋牧溪的画一样,到达了艺术的目的地,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上面的这几张画还是画吗?

反对者认为:罗斯科的三色画不就是色板,巴尼特·纽曼不就是一根线条,波洛克的画如此杂乱无章易经文化,而贾斯珀·约翰斯的国旗也太过于拙劣。

支持者认为:罗斯科的画不就是世界的本源,巴尼特·纽曼不就是在创造世界,波洛克繁杂的世界不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本质,而贾斯珀·约翰斯的国旗不就是真实的存在。

和牧溪年代不同,美国抽象主义大师们的作品的命运和牧溪作品的命运也不同,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大,但艺术市场却给了他们以肯定。

马克·罗斯科的作品《第六号(紫色,绿色和红色)》,拍卖价达到了1.88亿美元;

巴尼特·纽曼的作品《安娜的光》,拍卖价达到了1.057亿美元;

波洛克的作品《编号17A》,拍卖价达到了2亿美元;

贾斯珀·约翰斯的作品《旗帜》,拍卖价达到了1.1亿美元。

宋朝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

这是近年来艺术界流行的一种说法,上述可以证实这个观点,东西方艺术的走向如此的相像,以至于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开始追问其中的原因。

美国《艺术新闻》杂志1996年第10期,刊登了艺术评论家凯·拉森《贾斯珀·约翰斯的否定法则》一文,他的文章开篇就提出了质疑:“贾斯珀·约翰斯是美国艺术的禅宗大师吗?是形式主义的玄学家吗?是再生的象征主义者吗?”

我们知道的是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位禅宗和尚,极有可能也是一位禅宗大师,贾斯珀·约翰斯是不是禅宗大师并不知道,但他们二人走到了同一个地方。

巴尼特·纽曼的线条和八卦的线条难得不也是走到了同一个地方?

艺术家探索的意义难道不就是伏羲八卦图“象”的意义?

【原创文字,盗用必究!欢迎阅读、点赞、转发、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