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易经》不是迷信,难到是科学吗?易经不是迷信,也并非科学。表面上,人们好象是仍把科学攀附《易经》,因为他们说《易经》中包罗了现代科学的一切。不论《易经》是否包含现代科学的内容,也不论《易经》对古代科学是有益还是有害,它都有自身的价值。《易经》既不是迷信,也非科学。
《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其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这本五千年前出版的巨作,从古至今一直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医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仅知道《易经》是中国最巅峰的巨作,而真正去了解过易经的少之又少,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易,乃变化。一切都是不断在变化的,《易经》里,写尽了生命一屈一伸,阴阳调和,宇宙变化,人生处世哲学。它能帮助你从古人先贤的智慧中建立超脱又务实的思维格局,寻找人生变革的破局之道。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去这座中华文明宝库里去探求,汲取知识和智慧,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圣人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唐代宰相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药王孙思邈:不读易《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不足以言太医;民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周易是一种辩证的“宇宙代数”;中国史学家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周易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瑞士心理学家琼:周易是一个取之不尽相信周易等传统文化包含智慧吗,用之不竭的源泉;瑞士心理学家《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分析心理学首创人威荣格:谈到人类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在科学面前,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情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
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声音,无一不提示我们易经的重要性!作为十三经之首的易经,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一不知道它,历代名人将相无一不研究易经,甚至是外国的哲学家、科学家也再三强调要学习易经。研究、学习者多不胜数,然而到了现代,却被束之高阁。一提起《易经》或许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封建、迷信、伪科学”,甚至被批为封建迷信,怪哉!悲哉!当真的了解《易经》的时候,或许你会为那些仍然叫嚣着“易经是迷信,不是科学”的人们感到无知和悲哀。
《易经》,不是迷信。
什么才是真正的迷信呢?迷信,就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深信、不明真相的相信”,因此,从此观点上看,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在科学领域,也存在着科学迷信。只不过,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
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人们即便对某些科学领域不了解,或者未经证实,也会盲目地迷信。
我们说《易经》不是迷信,可以从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多角度去证实《易经》的学术性。从中医学、经络学、针灸学到军事学中的孙子兵法;从武术中的八卦掌、太极拳、内家拳、气功到天文中的星相学;从地理中的九州分野到占卜术中的六爻、八字、梅花易、奇门遁甲、手面相学;从数学中的二进制,进而受二进制启发而制造出的电脑到生物基因中的64对脱糖核酸对应的64卦等等,哪一门学问能像《易经》这样在各个学科中齐放光彩,就连黑格尔、爱因斯坦等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们都对《易经》推崇备至。“不知易不足以为君子,不研易不足以为将相。”《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去将其发扬光大。
马云曾说:《易经》包罗了宇宙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本规律,其原理被无数的智者所证实并广泛得到应用,我很庆幸自己读得早;莱布尼茨就由《易经》一阴一阳的启示,领悟了二元对数,进而奠下了计算机运作的原理。“成事者,无不读《易经》。”
由《易经》而发展而来的卜卦、算命、风水等领域,虽然有太多方面未经证实,但是也有着更多的被证实的事实。比如人们在命理学中对性格、婚姻、财运、子嗣、健康等具体方面的研究和证实,很多事实甚至可以精确到月日。
再举个例子: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确真的不知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孩子们还是要在现有的体制下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似乎考上一所名校仍然是莘莘学子们的唯一出路。教育中有个叫做“多元智能”的理论学说,是由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迦德纳博士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慧存在有八大智能——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人际、自然、肢体运动、内省、音乐。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论的内涵中,找寻到自己的长处。而父母们可以在多元智能中找到自己孩子的优势智能,也就是先天智能。一些孩子生下来就对声音、节奏、韵律敏感,而有些却只对线条、色彩感兴趣。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从来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先天智能的理论学说与我们《易经》中发展出来的“命理学”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命理学”的测算也可以找出孩子们的先天智能属性,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对于《易经》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理论著作汗牛充栋。历史上就有无数著名人物精通占卜算命之术,如:周文王(军事家、政治家)、姜尚(又名姜子牙,军事家)、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荀子(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邹衍(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蔡泽(战国时著名辩士)、鬼谷子(战国时纵横家之祖,著名军事家)、司马季主(西汉术数名家)、东方朔(西汉文学家,术数家)、司马谈(西汉史学家、思想家)、管辂(三国魏术数名家)、阮籍(国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郭璞(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哲学家)、苏轼(北宋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杨万里(南宋诗人,易学家)、朱熹(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刘基(军事家、易学大师)、沈孝瞻(清乾隆年间进士,命理学家)、袁树珊(清末著名文人,命理学家)……等等,数不胜数。
现实生活中,风水、占卜、命理分析确实给人们把握未来起到了很多指导作用,不然,这门学科也不会被人们认同,并一直传承下来。不过,没有道理地信,信到迷的程度,这样当然就是迷信。要正确认识《易经》的应用,把握一定的度,不要今天吃什么饭,明天穿什么衣都一定要占卜一下看能不能吃、能不能穿,做什么都要考虑风水学中适合不适合,那就成了真正的迷信,就是信到没有道理的程度了。
那么《易经》不是迷信,难到是科学吗?不是!易经不是迷信,也并非科学。
所谓的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1888年,达尔文也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正因为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所以科学有它的局限性。由科学的定义我们知道,它是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故科学只能解决有客观现实基础的问题。而诸如道德、价值判断、社会取向、个人态度这些问题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的,科学受到了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探寻本质的能力的限制。人会犯错,同时,由于信息的缺乏或者误解,人们有时候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科学本身是具有自我纠错能力的,当我们获取了新的知识,即必须改变或者抛弃原本错误的想法。因此,看起来,地心说等是一种错误的结论,在当时,它是通过科学方法构建起来的,只是受限于人的观察能力。“若一确信而始者,将止于怀疑;而一怀疑而始者,将止于确信。”著名物理学家言: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
中国古代,《易经》的地位十分崇高。那时候,《易经》并不攀附科学,倒是科学攀附《易经》。比如刘歆,他说历法数据导源于《易经》,是为了抬高历法的的位。在数、医学等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形。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的地位十分崇高,就使情形倒了过来,不是科学要攀附《易经》,而是《周易》要攀附科学。表面上,人们好象是仍把科学攀附《易经》,因为他们说《易经》中包罗了现代科学的一切。实际上,他们却是把《易经》攀附科学。因为在他们眼里,《易经》之所以崇高,乃是因为其中有科学。假使其中没有科学,《易经》还崇高吧?因此,在那些热心于“《易经》是科学”的群体里,真正崇高的是科学,而不是《易经》。
无论是把科学攀附《易经》,还是把《易经》攀附科学,都不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两种说法,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既无助于科学,也无益于对《易经》的研究。
不论《易经》是否包含现代科学的内容,也不论《易经》对古代科学是有益还是有害,它都有自身的价值。除了科学的价值还有理论的价值;除了现实的价值还有历史的价值;除了实用的价值还有审美的价值,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价值就应存在于各个方面。在这里我们正应该放开自己的眼界。
《易经》既不是迷信,也非科学。那么相信周易等传统文化包含智慧吗,它是什么呢?应该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历久弥新。《易经》正为现代有识之士所共识,我们有义务将之传承下去,也必会传承下去,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影响。
《易经》以阴阳思想为宇宙本源,三才理念为万物之本,五行概念为自然辩证,以八卦体系具体规律社会万事。
《易经》是群经之首,诸子百家《易经》为百家之源,可见《易经》文化是人类的大智慧相信周易等传统文化包含智慧吗,是万法之宗!能够学习并掌握易经文化是难得的缘分!易经思想学术福泽我们五千年,是人类智慧的宝典!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内容。《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一共六十四卦。《传》一共七种十篇,古人将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产物。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
《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