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西伯将自己的宝贵经验融入六十四卦,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他都加入一些词句加以说明,才形成了今天的《易经》。”这句话包含了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父亲所著《易经》主要是为了教化,但是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汉朝时,《易经》被分成了“术数、易理”两部分,这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
伏羲八卦图因为没有文字只有一些符号,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后世很多人都企图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注解,但较为完整的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写的《易经》,因此《易经》也被称为《周易》。文王编著易经,主要是感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为什么《易经》从一诞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称为算命的工具。穿越几千年的《易经》,经历了哪些坎坷和遭遇?
商朝时纣王暴虐无道,百姓更欢迎周西伯,当时的西伯侯,也就是后来周文王姬昌。周西伯很得民心,纣王很担心,于是假借理由把他抓起来关在羑里。他被幽禁的时候有两个想法:一是他有很多长时间的亲身经历积累的宝贵经验,如果没有得到继承实在可惜,不如趁这段时间整理起来,也许对后世有一些贡献;二是纣王心狠手辣,尤其又涉及利害关系,自己命在旦夕。
于是他就在狱中开始写《易经》。周西伯将自己的宝贵经验融入六十四卦,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他都加入一些词句加以说明,才形成了今天的《易经》。在编写时,为了避免受到纣王的迫害,很多话不能明言,字里行间有很多留白,拐弯抹角的空间。所以,很多人看了都想改动,因为只要改动一个字就可能成名;但是因为人们很尊敬周文王,所以《易经》大部分的内容都流传下来。
周文王编著《易经》的作用
周文王给每个卦都配了一个卦名和卦辞,对每个爻添加爻辞注解。六十四卦严丝合缝周易术数学习,环环相扣,没有矛盾又可以互补,非常难得。后来周朝推翻商朝,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说:“人为万物之灵。”这句话包含了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父亲所著《易经》主要是为了教化,但是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为万物之灵,在当时是想唤醒人们的觉悟,要拉开与动物的距离,因为《易经》说人是天地间唯一能帮忙来改造世界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文王这部古书,目的在于教化。为了避免受迫害风水堂:周文王《易经》的作用,周文王使用卜筮的形式来写爻辞,如吉、凶、悔、吝、无咎来解释大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给《易经》披上神秘的外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
在智慧未开化的时代,想让老百姓完全听懂道理,会有点困难,所以孔子也用了其他的方法教化,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祭祀”,祭拜祖先周易术数学习,讲“祭如神在”,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敬”。孔子讲要敬畏圣人,不是害怕他,而是只有敬重他,才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
《易经》很不幸的,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也是因为貌似占卜迷信的书,让《易经》躲过了秦始皇焚书的劫难。汉朝时,《易经》被分成了“术数、易理”两部分,这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易理多数是读书人喜欢研究,但又不会用,只讲理论;术数多流传于民间,更多只用来算命、看风水、起名等等,因为在外行人看来很神秘,所以《易经》被推广的十分流行。以至于今天有人懂《易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会算命,好像把易理完全撇掉了。
《易经》真正的用意,在于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的规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并反省自己的处境,和应该如何应对。就像寺庙里的一些规律风水堂:周文王《易经》的作用,听起来有些迷信色彩,实际上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安全。
人的命运可以预测吗?
人们之所以去求神拜佛、去算命,就是对无常对人生难以把握,希望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命运。希望有神秘的力量来保佑自己避免灾祸。《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常见吉凶之词,所以被许多人用来占卦算命,保佑自己趋吉避凶。《易经》有模糊性、灵活性、空白性三个特点,使得我们在解读时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好比一幅留有空白的画,我们认为作家尊重看画的人,十个人看画能看出十种不同的意境,这才是符合自然的。与《易经》里所讲的卦象不断出现险阻一样,人生经历了磨练才会变得成熟周易术数学习,才会去学习,不断增进自己。人生正是有了各种经历,才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