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

佚名 次浏览

摘要: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教授主讲,有近200名听众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与其中。再次,冯老师对《周易》一经的宗趣展开了精彩论述。在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詹嘉玲对冯老师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指出传统文化中提升智慧的这一块,在人类发展当中永远有意义,不会随着时代而淡化。

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

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

2021年12月17日,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在锡昌堂204多媒体课室举行,线上腾讯会议同步进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冯焕珍教授主讲,有近200名听众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与其中。

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

首先,冯老师认为《周易》是智慧之学,即以智慧体知方式观照、创立的学问。我们习见的认知方式是理性认知方式在线学习周易,理性认知方式和智慧体知方式有很大区别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用佛教的话说,理性认知方式是分别性的认知方式,智慧体知方式则是无分别性的认知方式。在智慧之学和理性之学的关系上,冯老师认为,若封执于理性之学则不知何为智慧之学,只有通达智慧之学才能融摄理性之学。冯老师指出,智慧之学有普适性、圆融性、透彻性和直观性四个特征。《周易》一书就是古圣用无分别性的智慧观察天下万物并将其体悟内容表达出来的结果。如果用理性认知方式理解《周易》,会肢解《周易》的完整性;只有用智慧体知方式接触《周易》,才能见到《周易》的真实世界。

其次,冯老师从文本和思想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周易》的结构。在文本方面,冯老师主要讲了《周易》名字的来历、篇章、内容、《周易》到《易经》的变化、“经”“传”的分开与合并,以及十翼的内涵和《易传》文本考据等知识。在思想方面,冯老师讲《周易》思想是意、象、言三层结构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王弼《周易略例·明象》中说的“得象在忘言,得意在忘象”,便是从下学上达的角度开显了这一结构。《周易》的整个世界,就是通过因果关系来描述的世界,不过这种因果关系是伏羲等圣者通过智慧体知方式所“观”到的因果关系。

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

再次,冯老师对《周易》一经的宗趣展开了精彩论述。“宗”指经典的中心思想,“趣”指此思想达到的终极目的,“宗趣”就是通过中心思想达到终极目的。《周易》的宗是研几造化。《系辞上传》说:“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只要知道阴阳交通运化消长之道,就能够明白天地万物是如何按照因果法则运作的。“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学习《周易》要达到深微之处,必须研几造化。《周易》的“趣”是体悟“太极”,它包含证得智慧心、成为大人与开物成务三个方面的内容。

接着,冯老师区分了把握《周易》思想的两个维度:一是“神道设教”,即圣人来教化众生的维度;一是“下学上达”,即学习《周易》的维度。离开这两个维度,对《周易》的认识就是不切实、不完整的。

知行学社致知笃行系列讲座第七期如何学习《周易》

在此基础上,冯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周易》思想的深浅。他将《周易》的思想分成“迷生之易”(趋吉避凶)、“生生之易”(忧乐天下)、“长生之易”(成为天圣)、“无生之易”(活在当下)四个层面,并对四个层面的易学内涵作出了提纲挈领的开显。

冯老师认为,学习《周易》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第一,相信存在圣人与圣人建立的智慧之学;第二,悬置“理性之学”与理性认知方式;第三,世俗欲望不能太强烈;第四在线学习周易,遵守并践行基本的人伦道德;第五,具备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在学习《周易》的功夫上,冯老师认为主要有三个层级:第一在线学习周易,尚贤遵易,自天祐之;第二,进德修业,观穷达变;第三,修习止观,见素抱朴。

冯老师最后说,易道根本上是华严境界,易学是简约版的华严学,华严学是扩展版的易学。

在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詹嘉玲对冯老师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指出传统文化中提升智慧的这一块,在人类发展当中永远有意义,不会随着时代而淡化。最后,在与会学友们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