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佚名 次浏览

摘要:清流客家婚姻礼仪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其婚嫁习俗基本保留了中原汉族之古风,乃是农村喜事中最隆重之礼仪,客家人的传统婚姻观念在较长的历史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儿女婚姻起主宰作用,一般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婚姻形式以“嫁娶婚”为主,即男方向女家求婚。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江天德 摄)

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其婚嫁习俗基本保留了中原汉族之古风,乃是农村喜事中最隆重之礼仪,客家人的传统婚姻观念在较长的历史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儿女婚姻起主宰作用,一般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婚姻形式以“嫁娶婚”为主,即男方向女家求婚。客家的宗族兴盛和传宗接代观念强烈,由于历经流迁,客居异乡,为谋求生存的特殊需要,不能不重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家业兴旺寄托多子多孙的希望,倘若没有生育儿子,就招赘婚即招女婿上门,以使香火后继有人。客家妇女的家庭地位比中原妇女要高,因为自中原南迁后的客家妇女从事家务和参加劳动的能力较强,受到父母及客家群体的重视,所以婚礼要讲究排场,嫁妆也要丰厚。客家人同姓不通婚,同族更不联姻。

“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这是客家人婚姻必须遵守一个重要的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古代“六礼”,为此,客家人结婚始终以古代“六礼”贯穿婚姻礼仪全过程。其纳采即是男方初凭媒人议定具送求婚礼物给女方,此接触之初,还不一定完全同意,因此也叫试纳。问名是男方派员持求婚者姓名及出生年月日时(即庚书)随媒人往女家,女家用主人出迎的入受仪式;女方以其姓氏及出生年月日时庚书具复。并将纳采与问名合俗称“传庚”。纳吉是以年庚卜得吉兆后,男方备礼通知女家,婚姻既定。纳征也称纳币,即纳聘,俗称送“聘金”。请期是请女方同意婚期,实与纳征兼而行之,俗名之为“过聘”。亲迎则是男方前往女家迎新娘于归。古之六礼,行礼庄重,且每礼附加细节,手续繁琐,每礼必具书贴往来。客家人视婚娶为养子孙传宗后的根本大计,故如此注重且共循上述“大礼”。可想而知,客家人毕竟是经历大流迁的移垦民,饱尝过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苦,徙至南国他乡也常为温饱所困,故偏重信义,不重繁文缛节,逐渐将古“六礼”舍繁就简,多加变革。“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何况客家地域广阔,大部分居处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再加上数千年婚姻演变,自然各地有些差异,但主要表现也只是沿袭古礼的程度不同。

娶亲仪俗

1.说媒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来有之。早年交通不便,信息闭锁,年轻人很少有自由恋爱的机会,青年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家长便开始委托媒人或亲戚朋友,到合适的女子家说合,“相亲”便由此而来。旧时讲究“门当户对”,即双方家境相当的人家,谈婚论嫁的过程主要依靠媒人来完成,婚事由父母做主,做媒者不拘男女,这成全人的好事常为人们所热衷,女媒叫“媒人婆”,男媒叫“媒人公”。经女方及其家长初步认可后,择个好日子(一般是择取逢阴历三、

六、九的吉利日子),男方在其长辈和媒人的陪同下,带上橘饼、喜糖、喜烟等礼品到女方家,礼物因各乡镇风俗不同而有所差异。男女双方见面交谈,茶饭之间,女方会顺便“考察”一番,看男方是否口舌伶俐、忠厚勤快。饭后,男方要包一个大红包给女方,如果女方收下礼物,这桩亲事就基本成了。经双方父母认定后,即可进入下一道程序“订亲”。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网络配图)

“订亲”之前,男方通常会索取女方的生辰八字,女方家若有意联姻,就用红纸书写女儿的生辰八字(即庚书)交媒人带回男方,名为传庚,俗称“开八字”。男方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算一卦,如果“相克”结婚选日格式,则不成,女方所开“八字”即退还;如果“相生”,则再请媒人前往女方家商议开礼帖即讨价还价罗列彩礼回奉诸事宜。八字之间的相生相克按最佳婚配之说,如果男方是己巳年生,属相为蛇,蛇是龙的象征,女方是癸酉年生,属相为鸡,鸡为凤的象征,叫作龙凤呈祥,是天生一对好姻缘。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网络配图)

2.订亲

“订亲”有两个步骤,分“开草帖”和“定红帖”。

“开草帖”又叫“讲亲”,是同意成亲的第一步。双方满意后,男方要求女方开草帖(红纸写的聘礼单)。女方就聘金、彩礼及女方陪嫁礼物(嫁妆)悉数写好,由媒人转交男方,男方进行审议,若有不同意见,可在草帖上直接注明,再由媒人交女方修订,(往往需要几个来回,经过多次协商确定,民间有“越讲越发”的说法)。双方达成共识后,即为定草帖了。

草帖定好后,双方议定择个好日子定红帖。去女方家定红帖的人员,人数应为单数。男女双方都要叫比较亲近和德高望重的人到场,由女方请一老先生开帖。男方去定红帖的物品、扁担均要贴上红纸,箩筐、礼盒内均要洒些糯米(寓意“沾亲”)。红帖开完后,男女双方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方家吃完中午饭回去。女方家订婚宴席的费用,由男方支付。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网络配图)

订婚时,大户人家一般是金器和玉器作为给女方的礼物,叫作金玉良缘。男方将订婚的金项链、耳环、金戒指等“定金、定银”交给未过门的媳妇戴上(在农村,这有一个典故,意思是女方在今后过门以后漫长日子里,婆媳之间如有口角发生便以“我不是跟你儿子来的不值钱的货,而是你亲手用金银把我娶进门的”,留下一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柄),并由媒人带领男方(准女婿)拜认女方父母、长辈、亲戚,呈上红包或礼物,叫作包“满堂红”。此时,男方嘴要勤快,称谓要甜蜜,以博人心。订婚后便可接新人(定红帖后女方即为准媳妇)回男方家。新人由女伴、伹伯(女方的兄弟)等人,与男方来者凑成双数人员回程,参加男方订婚宴。

男方订婚宴席位安排,以伹伯为大,男方外公、舅舅等亲戚依次排列;女席以新人、女伴、男方外婆等亲戚依次排列。席间,伹伯、新人、女伴一定要上鸡腿,以示尊敬。订婚宴一律不收亲戚朋友的贺礼红包,但亲戚们要包一个红包作为见面礼给新人。

长校、里田一带还有请“伹婆”的习俗。伹婆亦叫昌尾婆,里田人叫亲家母,唯有作女婿的则称丈母。是对女方亲家母的尊称。订婚后数日,男方择日在家宴请伹婆,并把亲戚朋友请来共赴喜宴,宴席时宴席的首位是伹婆,次位就是舅公、母舅或是舅公舅婆舅母,其他按着亲戚尊长排例酒席中,新人(新娘子)和新郎一起给亲朋好友斟酒、敬酒,并向亲戚朋友介绍新人的姓名,亲戚朋友呈交见面礼,男方的父母亲也交见面礼给新人,此时新娘就随着她的未婚夫叫爸妈。

订婚仪式完成后,双方家长就以伹婆、亲家称呼对方了。随后求婚男女互赠订婚礼物,男方以红包作为礼物,女方以自己亲手做的布鞋和亲手刺绣的花袜底作为回赠。此仪式为正式订婚仪式,实际上就是“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等三大礼为一体的议婚过程。

红帖格式大致如下:

红 帖

诗题红叶,两姓联姻。今有×× 乡(村)××× 令郎××,与×× 乡村×××

令爱××,凭媒介绍相识,自由恋爱相知,两情相悦,百年好合,夫妻偕老。经双方协商议定,订立如下红帖:

百年好合,夫妻偕老。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聘金礼人民币 元

银洋 圆

轿仪 斤

于归回奉

五色衫 成身

瓷盆 成个

撑镜 成圆

×年×月×日

两份红帖还要签写骑缝字(如:珠联璧合,美满姻缘)。红帖写好后要做好信封一样的帖套套好,贴上外套签,签上写上:珠联璧合、美满姻缘、诗题红叶、天作之合、五世其昌等。红帖为两份,双方各存一份。古话说,红帖到家新娘也就到家了。

传统请帖式:男定亲(等亲家母)请帖

× 年× 月× 日小儿过聘备酌恭迎

尊外祖× 老太人 尊前

愚外孙××顿首拜

×年×月×日

女方开红帖请客:

× 月× 日小女受聘芹酌恭迎

尊母舅× 翁老大人 尊前

愚甥××顿首拜

×年×月×日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网络配图)

3.请期(报日子)

“请期”是男方准备娶亲请风水先生择的好日子送给女方,男方称“报日子”,田源一带又称“日课”。择日无论到寺庙佛选,还是八字先生选日,都必须用男女两者的生辰八字去合,叫作合婚。

择日:有安床日,安床时;裁衣日,裁衣时;合帐日时、迎亲日入门时、拜堂日见祖时,按着男女双方的年月日时配合,无冲无破方可。比如:巳酉丑合,申子辰合,亥卯未合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寅午戌合,这叫作地支相合,亦叫合局。选择吉日良辰,女家要月份,一定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属相忌讳。如有异议,则再选,直到满意为止。如属相的子鼠见羊万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蛇如刀割,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又如月份的“三穷六绝”,其他月份为“行嫁月”。迎亲、送亲的人也不能犯相的忌讳。日子选好后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接亲前十天发请帖请客。

男方送日子的时候要准备酒菜和报日子的礼帖,与媒人一起到女方家里,女方要准备酒席请亲戚和家族长辈受聘,此礼仪即是古六礼中的“请期”大礼。其帖式:

喜报佳期

一裁衣合帐,择取× 年× 月×日× 时刻开剪大吉

二令媛(淑女)于×年×月×日×时刻出闺门,于×年×月×日×时刻入福门,

谒祖交杯换盏上大吉

奉 申

× 府×× 尊姻翁 台鉴

姻教弟××× 鞠躬

封面还要写上:子孙满堂,夫妻偕老幛语。说明:本帖以单帖式,夹入帖套内。

4.送大年

男方决定迎娶的日子后,就要向女方送大年。是日,男方除了送一定量的糯米、鸡、猪肉外,还要送橘饼、冰糖等。男方给新嫁娘的金银饰品、衣料一般全部到位,女方宴请亲朋,俗称“吃寄盒”。送过大年后,女方按帖子准备嫁妆。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江天德 摄)

5.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是婚姻大事中在最重要的一环,结婚典礼这个程序要三天才能完成,第一天是送轿菜,第二天是归亲,第三天是拜堂。

第一天送轿菜。把该付给女方家的彩礼、鸡、鸭、鱼、肉等一大早送到女方家办酒席备用,在女方家吃过午饭后即回,回来时就把陪嫁的嫁妆、家具等带回男家。旧时没有车辆,礼物要人工挑,去的人数会多些。

第二天是迎亲。男方为迎亲做准备,在家的亲房伯叔都要帮忙,张灯结彩,书写对联,把房子和洞房布置得漂漂亮亮,显现一派喜庆的景象。接亲这天,男方要准备好名目繁多的礼数(红包),请一位能说会道、精打细算的房亲作背礼客,作为男方的全权代表随迎亲队伍到女方家与其亲房“周旋”。这些礼数包括:裁缝礼、衣橱礼、梳妆礼、洗汤礼、化妆礼、出门礼、上轿礼、行路礼。解放后,许多乡镇取消了坐轿这一习俗,坐轿礼演变为行路礼。

迎亲队伍的人数去时为单数,回程为双数。人员安排有:新郎、陪郎、伴娘(未婚女性)各2 人、敲锣2 人、担盒、管事、火把、轿夫(驾驶员)等,媒人可作为男方家的迎凑人数,也可以不计入迎亲队伍,但一定要在前引路。新郎在自家厅堂点亮马灯、进香,燃放鞭炮后,迎亲队伍就可出门了,途中每过村庄、桥梁也要燃放鞭炮。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坐轿。

田源乡迎亲既敲锣又燃放鞭炮,并且有一定的规矩,男方要请两人敲锣,一面铜锣、一面沙锣,取意“鸾凤和鸣”,锣上也是写这四个字,锣敲几下,由地方出了哪类人物而改变,通常敲五下,意寄“五子登科”,又称小登科。廖武村因为在明代出了一个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则敲九下。如果在路上两个接亲队伍狭路上相遇,依传统的风俗,两个新娘互换手帕,或由双方媒人出面互换一根红头绳,换手帕或红头绳意为化“喜气相冲”,然后礼让而行。

接亲队伍在途中如果遇上送葬队伍时,送葬队必须停步靠边让路,或隐蔽或绕道回避。说是,生比死大,新娘比死人更大,且有“新娘压十煞”之俗语。

古时接亲队伍于归途中碰上举有“严肃”、“回避”牌与有鸣锣开道的官老爷,甚至宰相的官轿,新娘则从来严肃而不回避。据说从前曾发生过此类事情,当时客家新娘花轿就是不让官老爷轿,官轿队火冒三丈,怒斥新娘胆大包天,扬言要从严惩治。坐在花轿中的客家新娘却镇静自如,提出要与官老爷评理,官老爷感到奇异地靠近过来。新娘对官老爷说:“做官的老爷时时坐轿,天天大,做新娘的一次坐轿,只一日大。当年,令慈(你母亲)亦如此。”话短理长,官老爷服了,即下轿让路。由新娘花轿先通行。从此,客家新娘从不途中让路或下轿。如今新娘都是坐车,各行其道,就不存在让路之事了。

结婚选日格式 清流客家婚姻礼仪(江天德摄)

(江天德 摄)

新娘进男家(新郎家)时,亲朋鼓炮相迎。而公公婆婆及新郎兄弟暂时回避,说是不相撞是求日后和睦。此礼仪既是古时“六礼”中的“亲迎”。

吃飞鸡:到女方家迎亲时,城关、嵩口、田源等地有“吃飞鸡”的习俗:席间,新郎和陪郎均要吃飞鸡(在敬神鸡两侧各放一只鸡腿,端上桌来,此时,厅外燃放鞭炮,筛酒者拔掉敬神鸡背上的插住的柏枝和月季花,放在盘子中,将鸡腿夹给贵宾,这个过程叫飞鸡)结婚选日格式,新郎和陪郎吃飞鸡要将两个红包放在敬神鸡两侧,如果女方帮手嫌弃红包太小,或是为了表示对贵宾的敬意,还要高升,即重来一次飞鸡的过程。不管女方帮手出于何意,新郎均要再吃一次飞鸡,也就是要再掏一个更大的红包。

新郎请酒:吃完飞鸡后,新郎在陪郎的引领下,逐桌去请酒,由陪郎说“欢迎诸位宾客明天中午到新郎家喝喜酒”之类的客套辞,新郎点头鞠躬。

把盅:长校、里田、灵地等许多乡镇至今仍留存“把盅”习俗,分“入门盅”和“出门盅”。

入门盅:迎亲队伍到了女方家,女方就会燃放鞭炮把迎亲队伍接到祖厅,分成二列分立于左右两边。女方司仪用托盘端是茶酒、果品、佳肴,分送给新郎官及迎亲众人等,先茶后酒,新郎官端起第一杯茶时会把一个红包放到托盘中,以示谢忱。把盅毕,司仪会在神龛前为新郎官带冠簪花,披绶带,披戴整齐后,在祖厅行三叩礼,司仪为新郎送上美好的祝词。与此同时,男方司仪则在女方管事人员的带领下,挑着猪头、果品、香烛、喜炮等,到与女方家有关联的社坛、神庙、祖屋去敬香,保佑男女双方大吉大利,祈保新郎新娘幸福美满,早生贵子,耀祖光宗。

出门盅:宴席结束后(旧时把盅一般安排在次日凌晨),陪郎要主动与女方商量把盅事宜,献上两个红包,拜托他们打扫厅堂、准备好托盘酒杯等。然后,将新娘的长辈和吃寄盒的亲戚请齐,安排在厅堂,从大至小分左右两排入座,由接亲人员用托盘摆放酒杯,端馔盒配酒料,新郎端酒,自上而下,逐一敬酒,要完成三次(酌酒三次,敬馔盒三次,以示尊敬)。之后,陪郎引新郎

取全帖,逐一相请,新郎说辞“欢迎×× 亲戚明天到我家喝杯薄酒”等。此时受请者要向新郎献上红包,表示祝贺。红包的金额一般略大于寄盒物品的价值。

第三天是拜堂。拜堂(交见礼)是结婚典礼中最关键的一环,安排在第三天午宴前,古时拜堂礼数繁多,如今多已从简。拜堂时要摆上“三牲果品”祭神,三茶五酒(三杯茶,五杯酒),这是中原“三皇五帝到如今”的传统。仪式由夫妇齐眉、有子有女的哥哥或叔叔主持,新娘、新郎同时拜过祖宗后开始交见,司仪宣布交亲开始。

陪郎引领新郎依次请亲家伹伯、父母,亲戚入厅堂两边入座即可举行仪式。新娘进场时,身着红衫头盖纱巾,由一命好年长妇女左手牵着新娘右手举着米筛罩着新娘头顶出洞房,至厅堂,放下米筛,牵新娘与新郎并立。上香、鸣炮之后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完以后,亲戚朋友交见礼。交见礼须按亲戚尊卑秩序排列:首先由伹伯(新娘的哥哥或弟弟)开始,依次为舅公、舅舅、姻翁、姨夫、姑夫、姐(妹)夫、亲房伯叔、兄弟等,交见后,鸣炮礼毕。众亲友入座喝拜堂酒。

拜堂酒即为结婚喜宴。婚宴讲究规矩,尊卑长幼排位十分严格,座位根据“上尊下卑,左尊右卑”来排列。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伹伯的首桌执壶,从伹伯开始轮流斟酒。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如果安排失当,女方来作伹郎的会生气,那就麻烦了。曾经有伹伯的碗筷被放错位置,致使伹伯生气离开,令婚宴出现尴尬的局面,现在大家几乎不会再计较这方面的失误,鲜有伹伯或伹郎罢席,相互之间都能理解和体谅。新郎在伹伯桌为众伹郎斟酒,新娘则由伴娘陪同,单独一桌。

敬酒是客家人必不可少的礼节。宴席过半结婚选日格式,一对新人要逐桌去敬酒,然后是男方父母、兄弟、亲友,大家轮番上阵,以示热情。特别是伹伯和伹郎,如果酒量不是很好,就得想好应酬之策,否则极易喝醉,而伹伯一般都会有一两个酒量好的伹郎重点保护,敬酒的人也会适可而止。中午婚宴结束后,女方伹郎除亲家特别安排的陪同人员外,均要回家,男方会安排好车辆。男方包给女方伹郎的红包应是女方给男方伹郎红包的双倍金额(所谓的男家一担女家一头)。

客家人结婚历来有闹洞房的习俗。所谓闹洞房,就是年轻的亲朋好友闹新婚夫妇,出各种难度高的节目刁难新郎新娘,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闹洞房是在晚宴后八、九点之间开始,事先推选出一位才思敏捷、性格开朗、口齿伶俐、受人尊重的人为主持。在主持人的提议下,新郎新娘互相介绍对方,向众人坦白相识相爱经过。闹洞房不拘小节,这些既定内容完成后,参与“闹房”的人会设计出各种节目要求新郎新娘表演,每表演完一个节目,设计者就必须喝至少一碗酒。新郎新娘可以讨价还价,节目难度越大,喝的酒就越多。闹洞房形式多样,节目大多充满现代生活的喜庆气息,百笑珠玑,依韵和诗,猜谜语,讲故事,对对联,绕口令,唱情歌,滑稽笑话等等,全由个人喜好和文化水平来决定。“闹房”到尽兴时,场所由客厅转移到新人房,众人一起猜拳行令,以“满堂红”结束,大家醉态而归。闹洞房把婚礼活动推向高潮。

结婚闹洞房歌

闹洞房来闹洞房,新郎房内好嫁妆,两边金箱与玉笼,中间摆着八宝床,八宝床上铺锦被,床上挂起绣花帐,龙凤枕头配成对,鸳鸯夫妻结成双,良辰美景成佳偶,来年定生好儿郎,新娘新郎慢上床,特邀我们闹洞房。

婚宴第二天,为答谢亲朋好友相助,还会安排一个“谢厨”晚宴。在这个晚宴上,厨师坐首席,新郎亲自端菜,大家纷纷向厨师敬酒,以表慰劳。

婚后三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省亲,俗称“回门”,古称“归宁”。女方家备下“回门酒”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村,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至此,传统的客家婚姻礼仪才算完成。

附1:结婚楹联贺词

二十五岁婚:二心相印抒壮志,五音齐奏贺新婚。

廿八岁婚:二姓联姻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八闽乐奏祝九州知音者燕尔新婚。

三十岁婚:三冬瑞雪难如爱情圣洁,十月红梅强似豪杰英姿。

附2:请帖类称呼

请官:称大台辅、大国侄

请进士:称大翰撰、大侄用

请举人:称大春元、大会状、大殿选

请贡生:称大拨俊、大贡元、大殿元

请监生:称大京元、大监元、大部元

请秀才:称大三元、大秋元、大省元、大经元

请儒士:称大交元、大案元

请府吏:称大府振、大郡橼

请县吏:称大佐理、大邑橼

请先生:称大教铎、大业师

请弟子:称大养元、大储元

请朋友:称大益友、大契友、大德友

请中年:称大俊杰、大盛德、大时杰、大茂才

请幼年:称大时彦、大文英、大英俊、大英杰

请中妇:称大淑德、大慈淑

请尊妇:称大懿德、大懿范、大慈范

请幼年:称大淑媛、大闺秀

请女婿:称大乘龙、大德配

请媒人:称大操柯、大柯伯、大柯翁

请择日先生:称大太史、大环人

请算命先生:称大泰玄、大星伯

(未完,待续......)

(李新旺/ 整理编写 巫廷南 罗文森 童保良 曾钦水等/ 供稿)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