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古例录便是行思在探寻《梅花易数》渊源时所整理的笔记。而后亦有称“周易数”、“邵子易数”为之书名,故选“邵子易数”称之。行思所录入的案例,因《邵子易数》基本与《周易数》喻有功原本相同,所以不另记名。比较有意思的是《梅花易数》是将非易的方法剔除,而《邵子易数》则是将非策数之法剔除。
《梅花易数》中的大刀改动及传承方法
若是有细心看过《梅花易数》的易友,会发现一些细节让人困惑,提及前后文没提过的东西,所以学习《梅花易数》的易友总觉得《梅花易数》还有另外隐世秘传未公布,只有门内人能见之。行思探寻梅花渊源,最后发现,《梅花易数》删减的并非是作者有意所藏,而是出于想把技法规范化的心态,对《梅花易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可见行思博文《梅花易数源流与皇极经世》、《〈梅花易数〉方位起卦法之异》),所以《梅花易数》本身其实并无太多隐秘之处。但又因其前身可追溯至古法,其实可探究的东西也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些易法流传至今《梅花易数》中的大刀改动及传承方法,虽然自称《梅花易数》或是汉易古法,但实际上已经是在传承中经过改良了的技法。
读过行思博文可知,轨策数原本是与当今的《梅花易数》同杂糅在一个体系之中。这份古例录便是行思在探寻《梅花易数》渊源时所整理的笔记。但因其名不一,有称之“神策数”、“万物数”,但这样的称呼实际上是邵子之法前身。邵雍得策数后,又演轨数,分用先后天(此为《康节先生先后天起数集要》中记载)。而后亦有称“周易数”、“邵子易数”为之书名,故选“邵子易数”称之。
古籍古例不多,欲学习轨策也只能通过这些古例举一反三。几本古籍行思看下来,王通瑞删订的《邵子易数》是对轨策占法很好的一个整理《梅花易数》中的大刀改动及传承方法,欲学习者可从此书入手再看它书。行思所录入的案例梅花易数邵子易数,因《邵子易数》基本与《周易数》喻有功原本相同,所以不另记名。比较有意思的是《梅花易数》是将非易的方法剔除梅花易数邵子易数,而《邵子易数》则是将非策数之法剔除。
行思在初看到轨策数时,有一个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直接定出干支应期。翻看古例,可以发现有一些卦例直接定出干支日期,而有一些卦例却不用此法。行思推测应该是占者不同,应期之法也未局限所致。在之后的反推技法中发现,其实这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直接定干支应期的方式,其实并不能覆盖全部干支,也是因此,后来学习者发现此法问题,所以更换了其他定应期方法。可是,古人这么聪明梅花易数邵子易数,会创造一个有硬伤的技法来流传使用?行思也考虑过这问题,有可能是行思未得深意而理解错。但翻古例,还能发现另一个硬伤,就是定动爻。古例定动爻僵化同卦取出的动爻是固定的(古例并非都是邵子之后的例子,策数古传,应有邵子之前的古例在其中),后人也发现这问题,所以在《先后天辨》就特地提及:“后之起数者,昧先后之分,窒变通之妙,或起后天而不加时为断,或起先天而以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为例,此乃牵合附会,而皆不应也”,如此明显的硬伤都能流传这么久,那么定应期的硬伤,很大可能就是技法理论缺陷。当然,有可能本身就是不是一人所创的完整技法,只是一个技巧,而流传久了,就变成一个有缺陷的理论技法在使用,直到被后人发现而或改或弃。
其实由此可知,古法传承,有失传而留于纸上,有传承而演化变异。一看到提及民间古传技法不经检验就视为宝贝,或是一看到古籍记载未见技法而觉得可惜遗憾,都不是很佳的心态。许多技法,也正是因时代变化而技法不再灵验,或被舍弃,又或是隐隐进化成另一种方式,只是后人不知其源。
但与古籍技法相比,民间技法还多了一层实践修正之路,能流传至今的古法都是有经历实践修正的,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都在寻找隐士高人了。经历时间的洗礼,这样的技法最终又被记载在书中,而将其前身不灵验地方辩误,术数就在这样的显隐交替中不断传承发展。
补充: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现在许多书都记录太玄甲子数,就是“甲己子午九……巳亥属之四”,但之后的三二一却没说,完全没得对照。这个在策数例中可见到取法(像是“恒卦·问雨占”),古籍中好像也只有王删订的那本才有提及,就是“申酉亦是四兑,寅卯当作三震,巳午又为离二,亥子为之坎一”,这算是解决三二一取数实际用法的问题。
行思 2018 记
下载链接: 链接: 密码: rr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