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对《周易文化35讲》进行评议、研讨在场的专家学者对《周易文化35讲》进行了认真的评审、精细的研讨之后,其他与会人员也对《周易文化35讲》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2021年
《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1日上午,由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周易文化,郑州市传统管理文化学会、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承办的“《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图书馆(南校区)召开。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王璋,王群研究员、博士(河南省易经研究会首席顾问),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院长、原副校长宋毛平教授,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原院长杨光岐教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研究员,郑州市传统管理文化学会会长李顺兴,郑州市政协二级巡视员刘五一,河南工程学院卢有才研究馆员,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河南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赵长海研究馆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系主任魏涛教授、中州古籍出版社哲学刘晓副编审及郑州大学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2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崔波研究馆员主持。
本次会议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由会议承办方作欢迎致辞及会议介绍
崔波研究馆员代表承办方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其次,简要介绍了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对本次会议的主题以及主要内容作出说明。崔波研究馆员强调,在当前的中央文化政策的指引下周易文化,召开此次会议是适时适势之举,要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第二部分 由会议主办方就本次会议作出说明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研究员就《周易文化35讲》在《华夏文明》杂志的发表情况进行介绍。他指出,《华夏文明》杂志是河南省一级期刊创新国学知识,开设有《周易文化》专栏,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刊发了35期。王璋教授的《周易文化35讲》一书就是建立在对《华夏文明》杂志连载的系列文章的整理基础之上。《周易文化35讲》广泛地发挥了王璋教授所著《大众周易》对于易学这一优秀文化经典直观、深刻、创新解读的巨大社会价值,同时延续了《大众周易》一书“难变易、繁变简、古变今”的特点,自推出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他还特别指出,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对此书评价甚高,认为此书将易学与进德修业、家国和盛联系在一起,具备较高的学术实践层次。本书的出版,为易学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提供了一部研学周易文化的基础教材和入门工具书,能够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走进易学的大门,掌握必备的知识,感悟精妙的义理,体会周易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2:顾万发研究员发言)
第三部分 由《周易文化35讲》作者就著作起源、内容进行解读
王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周易文化35讲》主要内容和创作体会。他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周易文化35讲》便是紧跟时代脉搏,在继承和发掘传统文化基础上,探索古代文明应用于现代社会的一次尝试。王璋教授还指出,学习《周易》有“奇学”“困学”“乐学”三个阶段,同时有“促学”“促用”“促新”三个目的,本书意的创作初衷便是短时间内让初学者比较系统地掌握易学必备知识,较好地解决学易“门难进、门难出”的问题,使学者能从“困学”进入“乐学”,并且能够达到《周易》“促学”“促用”“促新”的目的。最后,他希望用此书为《周易》正名,《周易》有小用,更有大用;不是唯心论,而是辩证法;不是小术,而是富有大智慧。此书通过“难变易、繁变简、古变今”的形式,可以促使学者“学易”“知易”“用易”,让《周易》文化穿越时空的隧道,为现代社会服务,创新现代文明。
(图3:王璋教授发言)
第四部分 与会专家对《周易文化35讲》进行评议、研讨
分别由王群研究员、宋毛平教授、杨光岐教授、卢有才教授、刘五一巡视员、李顺兴会长、赵长海教授、魏涛教授、李广等依次对《周易文化35讲》进行评审发言。
王群研究员主要强调学习《周易》对当今社会的作用。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周易》是中国沉淀几千年来的智慧之书,人生活在社会中越忙越要学习,《周易文化35讲》一书可以使我们认识《周易》《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2021年,从而了解宇宙人生规律、明于事理以及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图4:王群研究员发言)
宋毛平教授则指出,《周易文化35讲》一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弘扬。宋教授从个人教育经历出发,谈及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在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与现代化的冲突。现今,中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不可多得的重要机遇,王璋教授此书便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应用结合起来,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应用性。
(图5:宋毛平教授发言)
杨光岐教授主要肯定了此书的适普性。他强调,《周易》不仅是占筮之书,也是哲学史书,更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古代智慧之书。《周易文化35讲》一书在“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方面做出了表率,具有指导大众生活的作用,对普及《周易》文化,弘扬《周易》文化做出了重要努力和贡献。
(图6:杨光岐教授发言)
卢有才教授用“简”“变”“时”“宜”“势”五个字概括了本书的特点,认为此书化繁为简,能够用辩证思维看待变化,突出了因时制宜,是对《周易》现代化应用的有益探索。
(图7:卢有才教授发言)
刘五一巡视员主要赞许了此书的应用性。他指出《周易》六十四卦中“谦”“随”“乾”“坤”四个卦对他影响极深,如果将六十四卦都能够很好应用于生活、工作、家庭,定能够相得益彰,王璋教授这本书便是《周易》应用的范例。
(图8:刘五一巡视员发言)
李顺兴会长主要从本书诠释《蒙卦》和《太极》篇谈自己的感悟。他认为,王璋教授书中把“童蒙”解释为“童心是养正和育德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具有新意,将“太极”精神概括为“一以贯之”“万变不离其宗”“中庸之道”也具有远见卓识。
(图9:李顺兴会长发言)
赵长海教授则从学习《周易》的作用方面谈自己的感想。他认为,《周易》中的内容涉及学科多、范围广,从古至今《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2021年,对《周易》有深刻理解的人士总能够有大成,《周易文化35讲》一书有传承、有应用、有创新,能够满足当代学者的学习需求。
(图10:赵长海教授发言)
魏涛教授认为,此书特点是“六大贯通”,继承宋学传统,具有天人贯通、体用贯通、学政贯通、知行贯通、文道贯通、古今贯通的特点,是当代研究《周易》的范本。同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能否发行英文本,将《周易》文化推向国际;二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多途径同时发行,形成立体型传媒结构,以发挥本书最大效用。
(图11:魏涛教授发言)
李广处长则从《周易文化35讲》的特点陈述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本书就像是人生的密码,是一部关于生活、事业、人生的百科全书,能够为人们答疑解惑;第二,本书语言优美,读起来如同和长者交流,有耳提面命之感。
(图12:李广处长发言)
在场的专家学者对《周易文化35讲》进行了认真的评审、精细的研讨之后,其他与会人员也对《周易文化35讲》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总的来说,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周易文化35讲》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简练生动,适合作为高校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教材,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学校园,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的各环节,贯穿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会专家学者一致建议,把《周易文化35讲》作为河南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的文化课选修教材是非常合适的,对推动《周易》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部分 由崔波研究馆员做会议总结
崔波研究馆员对此次研讨会做了总结。他指出,《周易文化35讲》的出版发行,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周易文化,要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适应,对促进高校精品教材的打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周易文化35讲》评审暨学术研讨会在阵阵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图13:与会人员合影)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 庞子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