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匠聊八卦易经2023-05-3013:11·内蒙古关于《周易》名字来历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周易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易传》的出现,使《易经》从巫术中脱离,转为理性的学说,即哲学。《易经》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易经》也因此成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由此可见,《易经》经历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个发展时期,通常被称为“三易”。正是在孔子的大力提倡下,儒家一直将《易经》奉为根本经典。宋朝时期,儒家发展出理学或道学这种新的形式。

谦谦匠聊八卦易经2023-05-3013:11·内蒙古关于《周易》名字来历

周易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谦谦匠聊八卦易经

谦谦匠聊八卦易经

2023-05-30 13:11·内蒙古

0

关于《周易》 名字来历,人们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周易》 得名的原因是:它是一本周朝的《易》书。许多人认为,“周”字的含义除了周朝、周地(今陕西省岐山县)之外,还含有周全、循环的意思,周全、循环两层含义分别代表了周易所阐述的无所不包的内酒以及宇宙的运动规律。

在甲骨文中,“易”字的形象是双手排着一个器皿,里面盛满了水,把其中的水注入另外一个器皿。由于在盛水之时,会有损失,此外还有从一处转至另一处之义,故“易”字隐含损益、变化的意思。根据《说文解字》 中的说法,蜥蜴的本字即为易,这是由于古人认为蜥蜴类的小动物极其善变,故将其视为神物,用来测知刚柔消长、阴阳屈伸。由此可知,“易”字包含变化之义,指的是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这也是《周易》 思想的核心内容。

《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广义的《易经》指的是儒家 “五经”中的一本,也就是《周易》。《周易》这一名称出现于孔子编撰 《易》 之后,当时其尚未上升至“经书” 地位。孔子认为 《周易》 是预测学,较为高深,并不适宜所有人学习,故未将其列入普及性读物。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秦朝焚书坑儒之时,《周易》被李斯列为医术占卜类书籍,逃过被焚劫难,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按照严格的书本规范而言,狭义的《易经》专指《周易》的其中一个部分。《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

《易经》共有六十四篇,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名、卦序、卦辞、爻题和爻辞,分为上、下两部。

上部称为《上经》,共三十卦周易对儒家文化的影响,从《乾》卦开始,到《离》卦结束;下部称为《下经》,共三十四卦,自《咸》卦开始,至《未济》卦结束。 《易传》 用来解释 《易经》的内容。《易传》的出现,使《易经》从巫术中脱离,转为理性的学说,即哲学。

根据传统的说法,八卦是伏羲创立的,周文王将八卦进行重叠,分为六十四卦,并且为每一爻都加上了卦爻辞,这便是 《易经》的创作过程。

《易传》 是孔子作的。不过,此种说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

狭义的《易经》主要讲的是六十四卦。包括六十四卦的符号和卦名,还包括每一卦所蕴含的自然现象的变化、人事行为得失、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吉凶断语。此外,还对每一卦的每一爻分别进行了解释。

《易传》共计十篇,包括七方面的内容。其中,《彖》是对《易经》卦名以及卦辞所作的注释。《象》是对《易经》卦名和爻辞所作的注释。《文言》是对《乾》卦和《坤》 卦作的进一步解释。

《系辞》是学易必读篇目,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内容博大精深。其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和易卦的占卜方法等,都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说明,阐发了许多从《易经》原文中无法看到的思想。

《系辞》和《彖》、《象》有区别,并非对 《易经》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 《易经》的整体进行评说。《说卦》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

《杂卦》是以相反或是相错的形态把六十四卦排列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可以看出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序卦》与《杂卦》的研究角度不同,讲述的是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易》在孔子之前只是一本讲述巫术的书,但孔子所作的《易传》使《易经》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使其开始成为显学。

但《易经》的内容实在是太深奥了,所以直至汉初,《易经》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当时,《春秋》被公认为群经之首,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应当是《易经》,因为它“究天人之际”,穷尽了天人之间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易经》中寻找到答案。

后来,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至此,《易经》 才开始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汉宣帝在位时期,宰相魏相将《易经》奉为圣帝明王治太平之书,他认为,运用《易经》的原理可以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从此以后,《易经》 才真正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

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易经》定为群经之首,由此确立了《易经》自汉朝直至清朝两千年间毫不动摇的极高地位。其间,《易经》 被用于批评朝政,治国安邦,仅解释 《易经》的著作就达三四千种之多。

在我国古代,《易经》是一部最重要的经典周易对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将其奉为“六经之首”,道家称其为“大道之源”,诸子百家或多或少皆从 《易经》 中获其所需。历代思想家对于 《易经》的解释、应用以及发展,使得 《易经》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之一,相传伏羲所绘制的八卦为中国文字的雏形,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便是由此衍生的。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对于太阳东升西落、电闪

雷鸣等自然现象感到难以理解,后来,圣人伏羲氏仰观日月星象,察看山川地理,通过仔细观察鸟兽身上的花纹,并受到河图、洛书的启示,绘制出八卦图,从而确立了 《易经》的核心内容。古人运用八卦来和神明进行沟通谦谦匠聊八卦易经2023-05-3013:11·内蒙古关于《周易》名字来历,并以此对各种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解释。

《易经》以无所不包的最终原理来统摄万物,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通过对《易经》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穷究天人之际”周易对儒家文化的影响,通晓古今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明白基本的处世法则,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纵观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几乎每一步发展都和 《易经》密切关联。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构成了中国第一个思想高峰,尽管他们的主张各异,但他们都对 《易经》进行过研究,并将《易经》的原理融入各自的理论。

魏晋时期,玄学家们将 《易经》《老子》和《庄子》套为“三玄”,尊《易经》为“三玄”之首,同时就“有”与“无”,“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二个高峰。

宋明理学为中国思想发展至顶峰的形态,其开端标志便是周敦颐据 《易》所著的 《太极图说》。宋明理学的另一开山人物邵雍的著作《梅花易数》对《易经》的占算方法作了重大的改进,成为占卜的重要依据。

关于 《易经》的成书,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之说。通常认为“三圣”、三古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伏羲、中古时期的周文王以及近古时期的孔子。

伏羲是 《易经》 最早的作者,他依照河图、洛书,制定了先天八卦;“文王拘而演 《周易》”,周文王进一步发展了《易经》和八卦,不但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成后天八卦,还进一步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孔子对 《易经》主要作出了两点贡献:第一,将《易经》列为六经之一,并教授给弟子,使《易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以及研究;第二谦谦匠聊八卦易经2023-05-3013:11·内蒙古关于《周易》名字来历,孔子 “晚而喜易”,亲自撰写了 《易传》,以阐述《易经》的深刻内涵,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正是在孔子的大力推动下,儒家将《易经》尊称为“六经之首”,诸子百家也都争相研究《易经》,并且吸取《易经》的理论为己所用。《易经》也因此成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

孔子在刪定的 <周礼> 上提到:“太ト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还提到:“筮人筆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

由此可见,《易经》经历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个发展时期,通常被称为“三易”。关于三易的说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连山易》是神农时期的《易经》,《归藏易》为黄帝时期的《易经》,《周易》是周朝的 《易经》。但有人对比持不同的意见,例如,汉代思想家郑玄认为,《连山易》、《归藏易》以及《周易》分别为夏朝、商朝、周朝的 《易经》。时间流转数千年,流传至今的《易经》只剩 《周易》,而《连山易》 和《归藏易》都已失传。

因为《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失传,无法进行详细的考证,所以对于《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产生的时间,人们的说法不一;对于“三易”中蕴含的智慧,人们的见解也不同。不过通过先秦典籍中的记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它们的一些知识。

无论是哪一种《易经》,它们所代表的内涵都是相同的,即“简易”,“变易”和“不易”三种基本精神。《易传》及后世由 《周易》衍生出众多思想,其中的大多数都可以 看成是对于“三易〞共同精神的诠释。

北宋初年对于 《易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华山高道陈希夷。他绘制出了一系列的 《易经》图,如“太极图”“八卦生变图”、“先天方圆图”等,被尊称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他还提倡运用 《易经》的原理养生,著作颇多。

有人认为,儒家只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进行关注,并不注重这些现象背后的哲理,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早在孔子时代,《易经》 就被列为六经之一,从而成为孔子门下的弟子们必须用心研究学习的书。

《史记•孔子世家》日:“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在老年时喜读《易经》,并为 《易经》作了十篇注,被称为《易经》的“十翼”,包括《彖》上下篇,着重注解卦名及卦辞;《象》上下篇,着重注解卦名及爻辞;另外还有作为总纲的《系辞》上下篇。

对八卦卦象进行解释的《说卦》篇,对乾、坤二卦进一步加以解释的《文言》篇、着重讲述六十四卦理论的 《杂卦》 和《序卦》 两篇。孔子万分喜爱《易经》,以至于把穿竹简的牛皮都翻断了好几次。

正是在孔子的大力提倡下,儒家一直将《易经》奉为根本经典。自汉朝的刘歆、班固开始,《周易》 便被儒家奉为六经之首。宋朝时期,儒家发展出理学或道学这种新的形式。以一开始,理学便是以研究 《易经》作为契机的,周敦顾的著作《太极因说》,标志着理学正式得以成立;其他的代表人物几乎每人都有关于 《易经》的论著,例如,象数学派邵雍的代表作《梅花易数》,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撰写了《周易本义》,其中提到“某不敢教人看《易》,为这物阔大,且不切己”,,针对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对于 《易经》的误解进行纠正,从而为《易经》正名。

谦谦匠聊八卦易经2023-05-3013:11·内蒙古关于《周易》名字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