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专家考证的,《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周易》即《易经》。整个易经是科普著作,不要人为地把它神秘化。“易”字本意是指日月变化,《易经》也就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周易告诉了我们要有把控人生的能力,用智慧看世界。
我是恢复高考后“科班出身”专业学习《周易》的人
我是恢复高考后“科班出身”专业学习《周易》的人。怎么说呢?记得当时在南开大学中文系里,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开了一门选修课《周易》,谁也不想当课代表,就让我来当这个课代表了。整个一学期下来,大家都说学不明白。可是个个考试分数不低。我是用尽了大力气学习它,因为毕竟是个课代表,有个面子问题。但是,也不是学的明白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没有一定的修行与悟道,不经过人生历练,还是学不懂的。我分析,先祖肯定是让成年人学习的读本,不是给学生读的书。另外,你不是研究的专家,也没必要读后写论文,但是明白了其中道理就是最大收获。平时我是恢复高考后“科班出身”专业学习《周易》的人,都说那个周易难读明白,许多人望而却步了。首先,周易与易经是否一回事呢?这是专家考证的,《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周易》即《易经》。《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总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乍一看,想读周易的人会被吓住。但是,别把《周易》看的太复杂。
《周易》是咱们祖上的著作,留下来给后代们嘱咐要注意一些事项的。它是讲的变易、简易、不易这三个层次的事情。翻译过来就是让你要学会上进,上,是告诉你人在修行里必须要有进步,不能原地踏步。《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诉你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发奋努力,能扛得起责任。一定要有一点奋发向上的那股子劲儿,要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当下事,不能好高骛远,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努力,而且要循序渐进,这样,你终究可以抵达终点。为此,在修行之路上,要勇于战胜困难,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如果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啊!讲到了《周易》里最有哲理的话是,“亢龙,有悔。”什么意思?告诉你,学会适可而止,一个止字儿真了得!止,龙到了高处的时候,空气稀薄,风力太大,容易夭折,做人要开始思考退路,否则就要遭到祸患了。说到了这里明白了吧,《周易》就是辩证法的翻版,人生修行要有向“上”的勇气,却也要有“止”的心态与智慧。只能上,不会止,有时候会摔的很惨。平时看到了身边一些人,凡事是那些有智慧的人周易学专家,都是为人处事不过分,让人感到相处的时候舒服,他们从来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都是特别低调,甚至藏拙示弱,水低为王的境界。
这就是在心态上永远不会自满,在生活中,他们永远谦逊低调。平时说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道理就是指的这个。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大智慧。正如历史上的那些急流勇退的高官,最起码保住了生命,因为再往前一步可能皇上要杀头了。古人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人生的进退自如,往往孕育着生命的新起点。大家记得,《周易》里还有一个大道理,讲的是: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大家看到那个鼎,它四四方方,稳住大方,属于很正的形象。这就是易经告诉你的,做人要讲究正,如果不正,你是立不稳的。从易经里的“上”,“止”,再到“正”,你发现了吗?先祖讲的通俗易懂,让他的后代们明白人生与修行的道理,先祖不可能刁难自己的后代,让后代听不懂自己讲啥的。无论是“上”还是“止”,都要在上面加一横,这就是那个“正”。其实,先祖告诉你这一横划出的是你做人与做事的一个底线,你无论多大的官,不能突破这个最起码的良知与底线。道德与良知,属于人的底线,否则欲望遮蔽之下周易学专家,人会迷失方向。所以,修佛和修道的人都知道,知足常乐,不能贪嗔痴,这就是达到了守正。有的人钱挣不要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钱把身体透支,乃至于提前进了天堂。整个易经是科普著作,不要人为地把它神秘化。
总之,你学习了易经明白了,清茶淡饭,内心安详,中正安宁,平和安静,这个收获就不小了。一个人,对待生活,要不气馁,不颓废,始终前行,这就是“上”啊。在人生路上能够知进退,又能够舍得,谦逊低调,免遭祸患,这不是“止”吗?最后,活得问心无愧,坦坦荡荡,这是“正”啊。看一看易经的道理就是,能进,能退,能守,知道这三点,人生就是进入境界了。有人问你易经读懂了吗?你就告诉他,读懂了,因为你知道三个字即可:上,止,正。总计笔画是三横两竖。假如有人云里雾里地给你说,他如何如何精通易经,在你这里吹牛的时候,你就说易经讲了三个字,上,止,正我是恢复高考后“科班出身”专业学习《周易》的人,这三个字足足可以让那些吹牛撒谎的忽悠者闭嘴了。关于变通这个话题。变通是周易讲的核心思想。周易是用来提升智慧的,不是用来算命算卦欺骗人的把戏。易经里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就是讲世界变化的哲学,因为运用的是哲学语言,所以用当代人的思维不太好理解。你要换位思考,几千年前祖先谈变化是有玄机的,所以,需要我们来体悟与从中“悟”出各种事物变化的规律。规律就是天道,就是天理。易经说的变数更是无处不在,把眼前对的事情做对,比未来虚无缥缈的宏大叙事要来得理性和稳妥。
通读《周易正读》就会发现,《周易》中把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情况,抽象出不同的问题,用简约的卦象和卦辞加以阐释。因此,研究易学,特别讲究“悟”。“悟”又有灵活性,当阅历越来越丰富之后,自然能悟到不同的哲理,对易学的理解也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是僵死的。但是,“悟”绝不是穿凿附会、胡乱猜测,要遵循一定的玩象会意之道,这就需要研究者自己体会了。天地之间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提醒人们: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任何一刹那不在变动之中。“变通”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也是它强调的一种处事方法。这种变通思想基于其变化观。《周易》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变化思想的书。首先,从书名来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孔颖达《周易正义》)程颐说:“《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周易程氏传》)朱熹的解释更加明了:“《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其次,从《周易》的爻、卦及其组合来看,爻和卦是《周易》的主要元素,爻分阴、阳两种周易学专家,分别以符号“- -”“—”来表示,以三根爻上下排列组合,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事物。
将八经卦中的相同或不同的两卦任意上下排列,共可得64别卦,这64别卦分别代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爻者,言乎变者也”,而卦既是爻组合变化的结果,也演绎着变化之意,其中,“变卦”是《周易》预测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明了卦的变化属性。“易”字本意是指日月变化,《易经》也就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易经》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该说,几千年前,中华民族能够以这种运动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在人类文明中极具超前性。变易,就是要打破僵硬的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没有永恒之法,没有不变之制,没有常兴之朝。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一个民族,必须时刻关注变化,做到居安思危、治而思乱、存而思亡。而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时刻借鉴和学习的。《周易》认为世界万物一切都在变易中,只有发展变化才会有前途;天地交感而万物化生,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内在动因;同时还认为世界万物变易受一定规律制约,万物运动有一定的周期,是循环发展的,圜道为天地万物运动的基本形式。《周易·系辞下》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周易》认为世界上没有东西不在变化,变化着的事物有它发展的阶段。《周易》对每卦、每爻都做出一般原则性的说明,认为事物刚开始时,变化的迹象还不显著,继续发展下去,变化就深刻化、剧烈化,发展到最后阶段,超过了它最适宜发展的阶段,它就带来相反的结果。事物本来是有前途的,超过它的极限,反而没有前途。《周易》真正鼓励的是这样一种思维:它以变化为根本,绝不试图完全超出变化而达到某种理念或逻辑的确定性,而是通过易象的巧妙结构和运作方式来理解变化、应对变化和利用变化,使之成为既能带来新鲜活力(新象、新的可能),又具有动态的结构稳定性的造福人生的源泉。所以它一方面重视出新,“日日新”、“其命惟新”,有忧患意识(总有可能失败),另一方面又看重和谐与天然动态的稳定。此所谓“变通”,所谓“时中”或“中庸”。在易经里讲了进退自如。"易"就是一阴一阳之道,它变化无穷,由阴阳变化生成四象,由四象生成八卦,由八卦两两组合,形成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衍生出万事万物。所以,易有变易、是变化的意思,只有变化才能改变。"易经"翻译成英文,就是"讲变化的哲学"。 《易经》:"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我们生命中的一切也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的结果是非进则退,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进进退退的变化中向前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发生,把握了规律就可以根据当前的现象推测出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从而对应不同的时机而选择或进或退。 《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履霜",指脚上踩着霜。"履霜坚冰至",指在天刚冷、下霜时,就想起冰天雪地,预知后事的必然发生。周易告诉了我们要有把控人生的能力,用智慧看世界。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善于“变通”的人。当变就变,当定就定,万事皆在掌握中。换一个角度看人,能够理解人。换一种方式做事,更加简便快捷。换一个位置用情,体现情真意切。换一个地方安家,异乡也是故乡。在生活中变通思考的人,善于从丧失小利益当中学到大智慧。舍弃才是得到,什么都放不下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舍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谓“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是舍得。把舍弃当成得到,是另外一种境界,是心灵早已超脱于物质之外,高度的精神境界。舍得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活得快乐、活得自在、活得长久。人生本身也是有舍有得。舍弃了离开自己的人,也就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舍弃了金钱的诱惑,自然也就守住了现有的财富;舍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喧闹,自然过上了安静淡雅的小日子。经常听说忽悠者滔滔不绝,似乎恨不得他们天上地下顷刻间忽悠出矿泉水来。做人要低调,再低调。最好多“藏”一些自己的锋芒。藏拙示弱,低调谦虚,那些成功者往往是忍住自己的强势,把自己“藏起来”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生活的成败得失面前,智者不言,高手不语。《菜根谭》有言: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才华出众固是好事,可若总在人前炫耀卖弄,好事就变作了坏事。张扬夸耀,必处处难行。低调内敛,则事事顺遂。真正的智者,往往深谙“藏锋”之道。心里明白,嘴上不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也好,行事也罢,唯有藏而不露,才能行稳致远。做人做事,唯有谦虚内敛,默默积蓄力量,方能笑到最后。有些话,藏着就好,不必宣扬;有些事,明白就好,无须说透。《周易》曾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再好的剑,锋芒露得多了,也会随风钝化。
只有平日里悉心藏匿,时机到了适时出手,才是一把利刃。俗话常说:“愚钝者常炫耀,聪明人多敛藏。”才华加身的是高手,不显山露水的才是高人。正如《易经》所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逞一时心直口快,只会得烦恼羁绊万千。纵观古今,多少豪杰落得个下场惨淡,皆因不懂得“藏锋”的智慧。鬼谷子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关于“藏”,也向来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