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这篇文章“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具体地以史为鉴,回顾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从而对国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来启发我们,并探讨今天的中国文化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

儒家文化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这篇文章“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具体地以史为鉴,回顾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从而对国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来启发我们,并探讨今天的中国文化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关键词:儒家文化;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地位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的文明古国,这种文明可认为是中国的儒家学说——孔孟之道。因为它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总结出了极其丰富的內涵,20XX多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社会或政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她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禹的故事等,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开端。……从伏羲画八卦到文王演周易,从孔子修易到历代学者研究易经,八卦是引领中华智慧发展的重要线索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同凡响的杰出智慧,……。然后,经过夏商周三代的积累,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基础上,两汉时初步形成了以儒家为主,融合道、法等家的中华思想体系。儒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儒学“以仁义思想为核心,讲究忠信,崇尚礼仪……。

孔子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为后世留下的有关道德、伦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论,不仅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孔子在英、美等国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他的名字被用来指称东方价值体系。“我们可以用十一个字归纳儒家思想:明(明明德)、亲(亲民)、止(止于至善)、格(格物)、致(致知)、诚(诚意)、正(正心)、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①如上所述,我们知道儒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置疑的历史地位。“关于儒学的历史发展,……,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有必要引起人们特别的重视和关注,这就是先秦儒学、两汉儒学、宋明儒学和现代新儒学。”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末年的孔子,战国中期的孟子,战国末年的荀子。两汉儒学,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其一,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儒学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当然,这对儒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二,是今古文经文之争。应该说从两汉以来,儒家文化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主干,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居有不容动摇的地位。

宋明儒学,亦称宋明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占主流地位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又分两大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现代新儒学,是相对于宋明新儒学而言的,它是儒学发展进程中的现代形态。五四前后,一批知识分子,面对中国传统伦理和价值系统的可能的崩溃,欲图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系统,弘扬儒学,以适应时代潮流。今天的中华文化应该包括:儒释道西。应该说,儒家讲“仁”,主张积极入世;道家讲“道”,主张清静无为;佛家讲“心”,主张避世遁世。三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激烈地冲突,……。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精神的主导下,三者在斗争中相互交融,渐渐趋于合流。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念可以说是三教交融合流的生动体现。再看西方,近代以来,尤其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后开启的启蒙运动,科学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认同。这样一来,她不仅在挑战宗教,也在挑战整个人类若干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和习俗。但是,理性和有智慧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些在受到挑战以后,人类的文化或思想应该如何重新定位?如何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一种更加切合实际的、普遍的、有益的,即与时俱进的道德框架?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断裂带,陷入低谷。

低谷中的人们观察中国史的模式,很自然的是“传统─现代”、“落后─进步”。至于现代的典范,人们瞩目的是欧美或苏联。然而这里也存在着内在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中国史自身的内在演进逻辑。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时刻,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发展问题。“自从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有之路。”③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按照自身的规律前进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比如早期的维新派发展了魏源等人的世界观,明确了西方不仅不是在文明上劣于中国的夷狄,反而在制度上优于中国,是老大中国的有力对手。清末以来有“太平天国对儒学的第一次冲击和辛亥革命对儒学的第二次冲击。”④实际上,这种说法还是太简化了一点儿,因为这冲击来自方方面面。20世纪初期,中国一批知识分子,或通过出国留学,或通过国内新式学堂,成为不同于旧式士大夫的近代知识分子。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民主革命派从民主革命的需要出发,以进化论的观点,指出了批判孔子思想和宋明理学的重要性。

…… 民主革命派对孔子和儒学的批判,是五四时期大规模批孔的先声。”⑤“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试图在整个的精神层面,也就是价值观、社会观念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大量引进西方的东西,彻底地批判中国的传统。”⑥“五四时期,与激烈的传统批判思潮几乎同时,出现了以重振儒学为己任的新儒家。”⑦可见,“儒家独尊地位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儒学的消灭,也不意味着儒学在社会生活中再也不起什么作用。恰恰相反,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已溶在中国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民族性格以及风俗习惯里……。”⑧因为,“激进民主派的多数人,只看到了孔子和儒学的时代性和局限性,却没有看到其中包含的具有超越时代性的和永恒价值的精华部分,所以他们只讲批判不讲继承。”⑨“但1949年以后,儒家的中心价值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再公开露面。┅┅”⑩20世纪“70年代中期则出现了群众性的批林批儒运动,连冯友兰也迫于形势撰写了批孔文章,根本无学术性研究可言。”!再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大搞批林批孔的运动,祭祀被视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很多孔庙的文物古迹被破坏。从历史走来,在20世纪,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和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機遇。

但,构建新文化,不能凭空捏造,更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站在本民族传统的根基上,推陈出新,创造一套能推动民族国家社会进步的完整的文化体系。1995年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人类要想获得永久的和平与安宁,需要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答案。因为20世纪以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些列的经济、政治、军事危机(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昭示着西方文化的危机。反思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包括儒家文化,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表面习俗到深层结构都有明显的震动和变化,但从根本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系统而公正的梳理:“不是主张彻底地反传统,就是主张以传统文化对抗西方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的根本是以德教育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都成“仁人”、“君子”。因为德是做人之本,也是一个国家行“仁政”之基,“德者,事业之基,未见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所以,道德修养对儒家来说是一个中心议题,无论是在孔子、孟子还是荀子那里。儒家学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劝说人们去培养自己成为道德君子。实际上,儒家可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精神的儒家( )”,政治化的儒家( ),与民间的儒家( )。

孔子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灵密码。孔子整理出《五经》(原为《六经》),孔子的传人整理出《四书》,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也是为整个世界保存了人类基本文明典籍,是一笔不断增值的巨大资产。众所周知,文化的过程就是脱离人的低级的自然本性,而逐渐获得文明属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脱离低级趣味的过程,就是摆脱愚昧和野蛮的过程,就是获得人的道德尊严的过程,也就是学会体面地合乎道德的生活的过程。今天的国人也越来越感觉到国学包括儒学的重要性,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发感觉到文化的相对缺失。在今天拜金主义盛行之时,人们言“义”者少,谈“利”者多。当次再温儒家文化,比如学孟子的“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儒家文化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就会提醒人们,做事不要“见利忘义”。近代以来,就中华民族的形成,也许还仅仅停留在政治宣传上,是否已形成一个现代的文化价值实体?因为我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走得太匆忙了、太快了,我们越过了思想启蒙阶段。中华文化不仅关联着我们的过去,也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中华文化经过近代的磨难和奋争,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等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走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应当是浴火重生之后的中华民族,熔自己的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于一炉,在广泛吸取民主和科学文明成果基础上面向现实和未来的新的伟大创造。

令人看到惊喜的是,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东亚经济圈的飞速发展,孔子的名字、形象和话语传遍世界各地。现在全球各地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校,被称为“孔子学院”。这是当代孔子的影响在全世界的迅速扩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今天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民族自信,还是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注释:①王少农 著:《孔子思想》,中国长安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引子002页。②邵汉明 刘辉 王永平 著:《大众儒学》,人民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第5页。③[英]约翰·穆勒 著:《功利主义》,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出版说明。④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67页。⑤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69页。⑥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74页。⑦杨国荣 著:《孟子的哲学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第152页。⑧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79页。

⑨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79页。⑩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90页。!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91页。@尚斌 任鹏 李明珠 著:《中国儒学发展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第298页。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