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易学的大视域下,深入分析(128—190)

佚名 次浏览

摘要:荀爽(128—190),字慈明,一名谓,与郑玄、虞翻并称东汉象数易学三大家。第二章,荀爽易学的形成。唐代易学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引荀氏《易传》本文,对荀爽易学有保存之功。第五章,荀爽易学的影响与评价。荀爽后学主要保存和延续了荀爽象数易学,但荀爽后学中也有向义理之学发展的倾向。

荀爽易学的大视域下,深入分析(128—190)

荀爽(128—190),字慈明,一名谓,与郑玄、虞翻并称东汉象数易学三大家。对于荀爽易学,学界已给予了关注,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著作,专题研究相当深入,成果不菲。但是,相对于郑玄、虞翻易学已经有了系统的研究专著来说,学界对于荀爽易学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尤其是从汉代易学乃至整个汉代经学的大视域下加以系统研究,仍显薄弱。荀爽易学的学术精神未予充分彰显,荀爽易学尚待开掘的领域较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很大。这为本文从新的角度介入荀爽易学研究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在熟悉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荀爽易学置于汉代经学、汉代易学的大视域下,深入分析荀爽易学的思想架构及内涵,突显其时代意蕴与学术特质,肯定荀爽易学的独特价值,以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本论文分五章,内容择要如下:第一章,时代与学术。东汉一朝,今文经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目的是调整政治体制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至汉末,社会危机严重,今文经学式微,古文经学复兴,融合今文经学,经学发展出现新局面。荀爽易学是其学术意识自觉、反思时代问题的理论结晶。本章分两节。第一节,时代问题之反思。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士大夫官僚和宦官的冲突与斗争集汉末政治危机之焦点,引致党锢之祸的爆发,反映了道德与政治的冲突,因而政治危机可归结为道德危机。

黄巾大起义也暴露了官方神学经学的粗陋与荒诞,阴阳灾异说彻底破产。第二节,学术意识之自觉。东汉今文经学笼罩在神学的帷幕之下,兼之经学师法、家法的限制以及经学围绕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都是今文经学衰微的直接因素。今文经易学发展至东汉,不再着意易学体系的建构,偏重于拘守成规而少于开拓创新。古文经学大兴,吸收今文经学有利因素,与今文经学由对垒走向融合。反映在易学领域中,注经派象数易学兴起,立足于古文经费氏易学,改造今文经京房易学,加以整合而创新,推动了东汉易学的发展。荀爽在易学专门之学的话语系统下反思时代与学术问题,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根据,探索社会秩序的建设。第二章,荀爽易学的形成。荀爽一生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其易学的形成既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又有今古文经易学的师承授受。本章分五节。第一节,生平事迹。荀爽在成长中深受父辈们博识通学、评议时政、弘扬儒家理想的高尚品德与斗争精神的熏陶与浸染,影响其日后对学术与政治的理解方向,奠定其未来学术生命与政治生涯的时代基调。荀爽第一次入仕,遇党锢之祸,隐遁著述,成果甚丰,为一世硕儒。党锢解除后古易学,为挽救政治危机,实现社会新生,荀爽二次入仕,几振国命,未竟而卒。

第二节,家学渊源。先秦礼学大师荀子是荀爽的十二代先祖,荀子的礼学对汉代经学的传承及其在汉代形成显赫的思潮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为荀爽易学提供了深厚的家学渊源。荀子解《易》合于孔子易学精神,这为荀爽传承民间费氏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节,传《易》师承。荀爽曾从师学习今文经《京氏易》,因应时代需要,转而学习古文经《费氏易》,是费氏易学学派的重要传人。马融传《费氏易》,以义理为主,兼顾象数,以传解经,尤其是他打破师法、家法而革新易学的精神,荀爽深受启发。荀爽本于费氏易学,突破与转化今文经京房易学,升华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荀氏易学。第四节,荀爽易学著述与辑本。唐代易学家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引荀氏《易传》本文,对荀爽易学有保存之功。以李本为底本,清代辑佚家整理出荀爽《易传》的辑本。相较而言,黄奭的《汉学堂经解》本详实全面,不仅辑录了荀爽《易》注在递相流传中后人增益的不同看法,而且也添加了辑佚家个人的理解,是清代关于荀爽《易》注特色鲜明的辑本。第五节,荀爽与《九家易》。关于荀爽与《九家易》的关系问题,历来有荀爽集《九家易》与《九家易》宗主荀爽两种对立观点。前一种一观点实不能成立,因为《九家易》非淮南九师古易,其文本至少在虞翻生活的三国时期集结而成。

民国时期象数易学家尚秉和根据《九家易》中有古易思想,认为《九家易》为古易,早于荀爽,故而肯定易学史上流传的荀爽集结《九家易》这一观点可信不虚。究其实,尚秉和先生对于这一观点并未给予严密证明。荀爽易学何以为《九家易》所宗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荀爽发展了象数易学,具有独特的思想与学术价值。第三章,荀爽象数学说的重建。作为汉末易学大家,荀爽是透过一系列象数体例的建构完成象数学说重建任务的。本章分四节。第一节,乾坤合居:卦气说。荀爽卦气说中有三个重要内容:乾坤体用论、乾坤合居说、乾坤终始说。首先,荀爽易学将体与用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引入《周易》的解释当中,提出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易学新理念。其次,荀爽将传统卦气说纳入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框架中,创造性地将十二消息卦气说与八卦卦气说做了整合,构筑了体用不离的乾坤合居说。乾坤合居说是讲十二消息卦符示的阴阳乃至六十四卦符示的阴阳皆为乾坤之体所涵摄,是乾坤之体的用。最后,荀爽提出乾坤终始说,即坎离终始说和泰否终始说两个学说,揭示了乾坤、坎离、泰否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贯串着乾坤为体、阴阳为用、体用合一的易学原则。第二节古易学,乾坤升降:升降说。荀爽在综合前人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之上,发掘《易传》乾坤为《易》之门户这一易学理念的意义内涵,引申出乾坤对待为体、阴阳升降为用的思想,推出乾坤升降象数学说。

在乾坤对待为体、阴阳升降为用的易学理念下,荀爽从深层探讨乾坤与坎离之间的关系,提出阳性欲升、阴性欲承的阴阳本性说,以及基于阴阳之性,乾九二爻之阳升居坤五爻之位,坤六五爻之阴降居乾二爻之位的乾坤升降核心法则。荀爽将此法则推展为乾坤两卦之间乾九四爻之阳降居坤初六爻位,坤初六爻之阴升居乾四爻之位,乾上爻之阳降居坤三爻之位,坤六三爻之阴升居乾上爻之位。如此,乾坤两卦通过乾升坤降的方式达至理想目标成两个既济卦,这就是荀爽易学中的成既济说。荀爽还将此法则推展至乾坤两卦之外六十二卦当中,凡五爻以下的阳爻宜应升居五爻之位,凡二爻以上的阴爻宜应降居二爻之位。在乾坤为体、阴阳为用易学理念下,荀爽将乾坤成既济说中乾二爻之阳与坤五爻之阴二者升降的原则进一步贯彻下去,发明了泰卦成既济卦的升降说,从更深层揭示了乾坤与泰否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乾坤交通:卦变说。如果说升降说是从卦之所当往来揭示六十四卦内在的普遍法则,那么卦变说则是进一步贯彻乾坤升降的普遍法则,从卦之所自来立论,揭示六十四卦内在的普遍联系。卦变与变卦不同,卦变是揭示六十四卦必然的普遍联系。荀爽卦变说的主要内容是说乾坤效法天地,交通往来,升降互易,生诸卦。

乾坤交通生出诸卦的规则有二:其一,乾坤别卦交通,阴阳往来,生消息卦,消息卦生杂卦。具体言之,是乾坤别卦交通,生一阴一阳消息卦、二阴二阳消息卦、三阴三阳消息卦以及四阴四阳消息卦、五阴五阳消息卦。其中一阴一阳消息卦、二阴二阳消息卦在乾坤交通的方式下生杂卦,三阴三阳的消息卦泰否卦其上下乾坤经卦交通也生杂卦,而四阴四阳消息卦、五阴五阳消息卦则不生杂卦。其二,乾坤别卦往来交通生六子别卦,六子别卦生杂卦。合而言之,荀爽易学卦变说是以乾坤交通为变易出诸卦的总纲,透过六十四卦卦与卦往来变化中内在的普遍联系,探求阴阳二气变化的必然规律与法则的。第四节,阴阳流转与贞正:爻位说。荀爽易学爻位说揭示的是宇宙间阴阳各据它们的本性,由不正而归于正,由无序而归于有序,流行变化,循环不已。据此,荀爽在《易传》爻位说的基础上做了发展,认为阴阳爻位关系不仅是静态,而且更是动态地发生升降的变化,他置阴阳爻于乾坤升降的动态视野下,探讨其在爻位上流动迁转的基本情状及其规律与法则,并以据、承、比、应、贞、乘、隔、征等为爻位体例阐释阴阳爻本于阴阳之性由不当位而当位、由不正而正相互推移,不断变化。荀爽易学爻位说揭示与概括了阴阳流行变化的理想情状是阳据阴,阴承阳,阴阳相比,阴阳相应,而归于贞正,阴阳各当其位;与之不同,阴阳流动中阴乘阳、阴阳相隔的情状违背了阴阳本性,结果不吉而凶。

荀爽基于升降说中阴阳变化的根本律则,从阴阳爻是否遵循阳升阴承的本性与法则考察阴阳爻流转变迁之情状及其规律,打通《周易》象与辞的联系,发掘《周易》的普遍原理荀爽易学的大视域下,深入分析(128—190),指导吉凶休咎的判断与前瞻。上述在易学与经学互动的背景下梳理了荀爽易学象数学说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荀爽易学对传统象数易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荀爽易学中象数学说的内在关联。透过对荀爽建构象数学说的理路的分析,本文将深入荀爽易学内部,以期窥见荀爽易学天人之学的独特思想底蕴。第四章,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理念下的易学天人之学。易学是在缘数独特话语系统中以三才之道为核心贯通天地人的天人之学,荀爽易学办是如此,他透过象数学说的建构展示其对总体宇宙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人生之所以然、之所应然的理解。本章分三节。第一节,总体宇宙图景。荀爽在阴阳新说的基础之上架构天人宇宙图景,表达了他对总体宇宙的哲学思考。这一节分两个部分:阴阳新说与天人宇宙图景的开显。阴阳新说。荀爽阴阳新说的独特之处是:第一,探讨了一阴一阳交替变化、循环无端的内在法则是阳性欲升、阴性欲承;第二,强化了阳主阴从的传统观念,提出阳命阴成的阴阳新说。荀爽肯定阴阳既有对待又有相互转化的关系,更突出阴阳对待而共在的关系。

据此,他发展出阴阳交易的理论。他认为阴阳只有交易才能一施一化,一主一从。主从关系表现于阳据阴、阴承阳,阴阳不仅相应,而且相亲比。如此,阴阳和合化生,大化流行不已。阴阳皆依据本性而当位得正,并非静态,而是动态地朝向应然的目标升降往来,变化不息。阴阳自天地而来,天地往来,各有终极定位,因此阴阳依据本性,升降往来,亦各有终极定位,落实在爻位上,阴阳爻在爻位上升降推移,各自圆成于二五爻之中位。总之,大化流行中的阴与阳皆有本然所自和应然所趋。天人宇宙图景的开显。荀爽易学在阴阳新说的基础之上透过一系列象数体例的建构开显了天人宇宙图景,即,宇宙在阴阳二气的推荡中不断变化,生生日新,万象息息相连,融为一体。基于宇宙终极根基天地的正定,荀爽易学开示人之所以为人、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哲学思想。荀爽还从现实关怀出发,反思天人感应论的理论缺陷与不足,指出这种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本于天地而确立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依据,故不能达到人与天的统一。据此,归本人事的荀爽易学重在探讨从实然向应然的过渡问题,揭示人与天之间的应然关系。这为荀爽贯彻其体与用统一的思想,从用的层面论述人与天的统一,提供了天人宇宙的总体视野。第二节,易学语境下的礼之人文精神。

荀爽处于今古文经学融合的学术大环境下,认为六经一贯之义人文之礼是社会理想秩序的根本基础。荀爽视礼为天人共在的普遍规律、法则与依据,礼凝炼着天地的生生之德,是宇宙自然秩序落实于人文秩序的集中体现。对此,荀爽给予了易象学的阐释。荀爽易学基于现实人文的关怀,突显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主体能动性,以人道合于天道,拨乱反正荀爽易学的大视域下,深入分析(128—190),构建和谐社会,有德者宜应升居尊位,相应地,失德者则宜应降居下位,各有其应然之位古易学,上下有序,尊卑有别。荀爽将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归结于人对礼的遵守与践履,认为升居尊位者,修行谦让之德、节制之德,以成己成人的天下情怀,追求与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与理想境界;而降居下位者也应修德,安身立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荀爽将人的本质不是定位于人生命向上的强度,而是关注人平面的与现实接触的形气的量度,以人文之礼来节情制欲。第三节,随时变易、以人合天的中和理想。本节主要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与时抑扬、臻达中和。与时抑扬。荀爽易学中,时为客观规律、外在尺度,具有象数的精确性,认识与把握天道,离不开象数方式。荀爽汲取两汉自然科学成果,整合象数方法,建立象数体系,是其追求人与天统一的象数易学的一个表现。

不仅如此,荀爽易学从价值的应然的视野透过时的变化去理解与把握天道,具有将时内化为主体尺度的解释倾向。在荀爽易学中,乾为时,坤为空,时空一体,乾坤合而为一。根据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易学理念,荀爽认为乾六爻皆表征君子之道,并通过乾坤两卦阴阳往来交易而得到显发。他还视余六十二卦诸爻表征不同的时,随着时的不同,阴阳爻的流转皆应当归趋于最佳秩序。而这只是它们发展变化的方向。具体到每个卦,阴阳结构不同,所展现的时态义也不同,具体的发展与变化也有所不同。因而,荀爽解《易》不仅以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理念发掘卦爻应然的变化发展趋势与理想目标,也结合它们所处的不同时义来解释《周易》的思想内涵。他认为人道合于天道就是要随时变易,与时偕行,合于时遇、机遇而创造社会与人生价值。臻达中和。荀爽因应时代对天人之学的要求,根于儒家人文价值理想,把握到易之道的精髓乃是中,他认为只有人道与天道相统一,才能通达中和境界。中作为理想目标与终极诉求集中体现了荀爽易学的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荀爽认为中是宇宙阴阳和谐有序的最理想状态,于卦爻就是二五之爻,于爻位是二五爻之位。荀爽发明了以阳升居五爻爻位、阴降居二爻爻位为核心法则的升降说,建构了突显升降说的象数学说体系,为指导社会秩序的建设提供了象数易学理论依据。

荀爽运用中和说阐发了儒家的当位思想、德位统一的理想,内蕴儒家内圣外王相统一的理想人格追求与分位切当、尊卑有序、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美好社会理想。由此,儒家中和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得到了充分彰显与阐扬。第五章,荀爽易学的影响与评价。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荀爽后学。荀爽后学主要保存和延续了荀爽象数易学,但荀爽后学中也有向义理之学发展的倾向。第二节,荀爽易学的影响。荀爽易学以象数为主,兼顾义理,在两汉象数易学向魏晋义理易学的过渡与转型时期,为虞翻易学、九家易易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亦为王弼义理易学借鉴与吸纳,对后世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节,荀爽易学评价。荀爽以阴阳观念为基础建构象数易学,传承与发扬了费氏易学学派以传解经的易学传统,在汉魏时期象数易学向义理易学过渡与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荀爽易学归本《周易》而建构象数易学学说体系,树立起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易学新理念,尽管没有达到后世体用论的高度,但无疑为其开启了理论先声。荀爽于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易学理念下开掘易学天人之学的深层内蕴,指出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易学天人之学应有之义在于,人道效法天道,合于天道,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荀爽本着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体用理念将此义突显出来,并加以发挥,构筑起其独具特色的易学天人之学。他视社会政治秩序的形而上依据在于天道,又将之落实为人道,集中体现于礼,认为依礼而建设社会人文秩序,就能顺天应人,通达天人中和之理想,实现社会人生价值。儒家礼乐文化精神、中和的价值理念与人生追求在荀爽易学天人之学中都得到了富有特色的象数形式的阐扬。荀爽易学传承与创新的学术精神,关注现实、批判政治与建设秩序的儒家担当精神,升降变易的生生不息之精神,随时而中的社会人生价值理想,无疑均可成为今天社会与学术建设的丰赡的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