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周易》分册特色《中华传统文化》高二下册(《周易》分册)购书链接:《周易》分册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编委简介徐梓,本名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起草组核心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因此,我们参与制定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
中小学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周易》高二下册
中小学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24册),系完整国学教育体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专项委托项目成果。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编写而成,故名“国家纲要课程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周易》分册特色
供高二年级学生下学期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择要讲述儒家经典《周易》的基本知识,并突出易学特有的民族智慧。重点研读《乾》《坤》《文言》《系辞》等“经传”内容传统周易文化微信,并用准确详尽的注释、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学生走进易学之门。
每课均设置“文化知识”栏目,提供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帮助学生解惑、深化或拓展。
“活动探究”栏目,或侧重文本细读,或强调活动设计,或探究艺术哲思,或开启人生智慧,与每课的经典诵读、文化知识、延伸阅读,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延伸阅读”栏目传统周易文化微信,精选与课文相关的《道德经》《黄帝内经》《史记》《(王阳明)心易》《朱子治家格言》等名篇,拓展文化视野。
配备相关图表或古画精品,以丰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了解,版式古雅,插图精美,图文并茂。
《周编写中,承蒙刘大钧、林忠军、李中华、乔清举、詹石窗、张其成、马恒君、朱彦民、李守力、廖彬宇等易学家关怀指教传统周易文化微信,谨致谢忱!
《中华传统文化》高二下册(《周易》分册)购书链接:
《周易》分册前言
提起《周易》,很多人可能立即会说,它是一本讲算卦的书。《周易》最初确实用于占卜,然而这并不是它的本质。从根本上讲,《周易》是“立道设教”“穷理尽性”之书,是一部凝聚和传递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引导我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经典。
古人对《周易》推崇备至,尊其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奉为修身立命、安邦治国的最高准则。作为群经之首,《周易》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以及近古的孔子,相传都为其编集成书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周易》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大成,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作为大道之源,《周易》微言多含大义中小学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周易》高二下册,一语常发万端,全面塑造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深远。《周易》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兼容并蓄、生生日新的革新思想,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之所在,使中华文明历尽数千年风雨沧桑而绵延不绝,并在不断的革故鼎新中砥砺前行。
《周易》是一座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它,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自先秦至近代,至少涌现出六千多种易学著作,流传下来的约三千种。原文的古奥,版本的多样,为我们探寻《周易》的原义带来不小难度。本册教材所选《周易》的原文,以清代阮元等人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基本依据;同时,广泛参考了古今校勘、注释等成果,尤其是刘大钧、林忠军、黄寿祺、张善文、张其成、马恒君、李守力等学者的研究和著作。
经历了《礼记》的洗礼,再来领略古奥而又颇有些神秘的《周易》,极富挑战性。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今,我们在高中阶段就能学习这部经典,若在孔子看来,定是一件幸事。学习《周易》,不但要领悟它超越时空的人生思辨和处世智慧,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心灵的平和开放,展现生命的无限活力。让我们一起踏上揭秘《周易》的旅程中小学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周易》高二下册,寻获开启人生宝库的钥匙,自强不息,力学笃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周易》是否为一部单纯讲算卦的书?《周易》何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中西方哲人向《周易》寻求智慧,为何至今不衰?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周易》分册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编委简介
赵建永,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天津社科院国学中心主任、研究员,世界易学中心名誉主任。幼承家学,早诵诗书,尤好易道,深究天人、穷理尽性,以安身立命。治《易》理路,象数义理兼重,关注易理融贯三教、会通中西、指导人生之效。著作十部,论文百余篇。相关介绍,参见本公众号相关链接:
全套教材总主编
徐梓,本名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起草组核心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因此,我们参与制定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作为国内首个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指导标准,充分考虑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成体系的、建设性的方案。
相
关
链
接
文章千古事 不写一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