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 杨振宁经典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佚名 次浏览

摘要: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可是,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我的一个好朋友,书法家、雕塑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里面曾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 杨振宁经典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演讲 | 杨振宁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我会讨论很多概念:简化、类比、一、天人合一、取像、中国的形成字符、归纳等(见图1)。有这么多概念,短时间内无法解释清楚,主要讨论集中在三点。

首先,周易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影响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我对易经产生兴趣的原因。

其次,《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图1

图1

我学的是物理,不是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不过,我这几年对中国文化的成因产生了兴趣,所以今天有勇气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场合。

众所周知,《易经》在中国是一部非常古老的文献。相传夏朝已有最早的《易经》,名为连山,商朝有较晚的版本,名为桂藏,均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就是西周的《易经》。所以,距离《易经》的诞生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至少已经过了一千​​年。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同意这个结论。

《易经》64卦以乾坤卦开头。如果问《易经》是如何形成的,下面的说法似乎大家都能接受:中国最早发展了占卜,而且由于对占卜的系统认识,发展了卦,64卦都有卦。 . 干是六通,坤是六断。有了字符之后,你必须有名字和字符。卦名有声,声不足,一字。我不研究这个发展顺序中的考古学,但我认为这个顺序可能或多或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知道,《易经》孕育的时代,也是汉字开始形成的时代,也是中华文化孕育的时代。这些卦就是“象”,是周易自己说的。这是一个浓缩的概念。天、地、人的变化,以卦、卦之名归为“象”。

以上几句话可以说是用今天的语言来形容《易经》的精神是什么。凝聚、分类、抽象、简化、象征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是《易经》的精神。我想这种精神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分类简化,例子很多。今天我们都知道,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把病药分为阴阳、寒温、表里等,并以这种分类的概念为发展的大前提。中医理论。这是易经传统的遗产。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

01

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从中国开始的?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了。总结起来大概有五个原因:

首先,中国的传统是加入世贸组织,而不是出生。也就是说,它更注重实际,不注重抽象的理论结构。

二是科举制度。

第三,概念是技术不重要,被视为“技巧”。

第四,中国传统没有演绎思维方式。

中国易经文化实战应用交流协会_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_中国易经文化专家访问团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概念。

我认为第四点和第五点与《易经》密切相关。

先说第四点,关于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思维方式。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图 2

归纳和演绎都是现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看一下方程创建的历史(1831~1879).

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 19 世纪中叶写了三篇论文,阐述了电磁波的精确结构,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20世纪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等都是建立在方程的基础上的。他是如何得到这个划时代的成果的?

他的第一篇文章使用了归纳法,其中包含以下段落:“我们必须认识到彼此相似的物理学分支。也就是说,物理学有不同的分支,但它们的结构相互印证。”

他用这个想法来研究如何编写电磁方程,以流体力学的一些方程为模型。这种研究方法遵循归纳的精神。

几年后,在第三篇文章中,他利用他通过感应猜到的电磁方程推导出了新的结论:这些方程表明,电磁波可以以与当时已知的光速相对应的波的形式传播。,所以“光是电磁波”,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推测,它催生了20世纪科技的发展和今天人类的生活方式。

上面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归纳法和演绎法同时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有归纳法,但没有演绎法。感应的来源是什么?

“易变象”、“圣人造象以成其志”、“比象比拟”、“观物取象”是《易经》的精神。“方法。

但是,中国文化还没有发展出演绎法。我们如何证明这种缺陷是合理的?请看徐光启的部分话: 徐光启(1562-1633),明末大臣,大学者。我们都知道他是第一个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得几何的人。原语),翻译了前六章。他们翻译的原版,国内还有几本,我曾经让他们在北京图书馆给我看一本。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首次对扣减方式进行正则化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 杨振宁经典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无法计算其影响。后来牛顿写了它。如果你翻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他写的方法完全按照欧几里得几何的原始方法,由公理、定理、再到证明等组成。它是以复制欧几里得的演绎的形式出现的。遗憾的是,虽然许光启很早就翻译了几何原著(当时牛顿还没有出生),但近三百年来,这种翻译在中国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

徐光启翻译后得知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推论法的一个特点是“想更难得到”,就是推论的顺序不能颠倒。这与中国传统不同。中国传统不讲究逻辑和推理的顺序,最终的结论需要读者自己去体验。徐光启也有名言:“似暗,实似亮,似繁,似简,似难,似易。”

这也是演绎法的特点。理解了演绎法的精神之后,就会知道演绎其实比归纳容易。

接下来,我会讲到上面的第五点,关于“天人合一”的概念。

“天人一物”、“理不同一物”、“内外一理”,源于《易经》的每一个卦都包括天道、地道、道。人道,天道与世道相通。

我们知道,王阳明的竹子是用人类世界的“原理”去追求自然界的“原理”,这当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认识到人间有规律,世间有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规律,复杂自然界中的现象。它适合在一起。

当然,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很多人,尤其是学中国哲学的人,都认为我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攻击太猛了。我完全没有攻击的意图。“天人合一”的内涵不仅是内外兼修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有很大的影响,考虑到当今世界的现状,我们可以问是否会出现人与天的对立现象,摒弃“人与天”,完全与人共存。西方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超出了我今天讨论的范围。

02

汉字的由来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原始语言和成熟语言都是多音的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感想 杨振宁经典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只有单音的语言。我不知道有没有其他成熟的语言像汉语一样单音。近年来,考古人员发现,16000年前,江西居民就以采集野生稻为主要食物。因此,中国文化在一万多年前就开始形成。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已经有了语言,我们有理由假设我们祖先的语言是多调的。那么它是如何变成单音汉语的呢?

从复音汉语到单音汉语的过渡肯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肯定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是一件很独特的事情。

我的一个大胆假设是,这种变化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卦名是单音的。甘、坤……都是单音的。为统治者所用,神秘莫测,影响甚大,读之有分量。久而久之,形成了重视单音符号的价值观,影响了后来整个汉语的发展。这里有语言学专家,我的发言很大胆,希望不要被语言学家批评为廉洁奉公。我们来看看元、亨利、李、甄、吉、凶、阴、阳、日、月、天、地。这些丰富多彩、有分量、有影响力的单音节字符当然对整个语言的发展很重要。所以,

03

中国文化美学

《易经》集中、分类、抽象、简化、象征的精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下面我简要讨论一下它对汉语、汉语语法、文学、艺术、书法等的影响。

英文“Word”,通常译为单词。这是不合适的。应该翻译成单词,由一个或多个单词组成。例如,“”和“so”都是二字词。单词可以由一个、两个或多个字符组成,但大多数是一两个字符,很少有超过三个字符的单词。三字以上的词多为复合词或音译词。前一个例子是“爷爷”、“洞庭湖”,后者是“成吉思汗”。

19世纪,在翻译元素名称时,只使用了一个词。氧气、硫磺和镭在英文中都是和弦的,但在中文翻译中它们变成了一个单音节词。怎么这么小气?我想,在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时代,受《易经》中卦名的影响,“化简成美,凝成美”的深层观念发展起来。这种审美影响了词语的形成。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深层语法,然后在这个深层语法之上,不同的语系独立发展。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比较不同的语言会发现,每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中文也是一样。但汉语的一大特点是很少使用助词。例如,不要说“我的父亲”,而是说“我的父亲”;而不是说“慢跑”和说“慢跑”,省略了助词。因此,西方人说中文是电报式的文字,尤其是古文字。一部好的古文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美的原因之一是古文字不遵循通常的语法发展方式,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这种审美观念应该是浓缩和简化的《易经》的延伸。

联想在世界上任何文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中国文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汉字往往由几个单音节字构成,而且往往是根据联想形成的。比如风气、风云、风、景、景、风雨、风俗,都是联想形成的词。风云一词的形成可以用图3来表示。这种词的结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学向联想文学的演变。“云想衣,花想容”,“秦时明月韩仕官”都是升华联想。

图1

图 3

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西方传统绘画完全不同。这不是庆祝自然的图像。我想这种思想精神来自于易经。

至于《易经》对书法的影响,就更清楚了。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书法显然与《易经》凝练、象征、抽象的精神直接相关。我的一个好朋友,书法家、雕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熊秉明曾在《中国书法论》中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书法。” 我之所以完全同意他的说法,是因为书法体现和体现了《易经》的精神。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陆白、谢宇三位学者创立的移动新媒体平台。

知识分子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