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给我们的启示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011、李居明,中国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015、金雍闳,浙江宁波人,教授、易学专家、风水大师。016、李金锟,广东汕尾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019、王华,四川重庆人,峨眉风水大师、易学教授。

:修辞立其诚给我们的启示

修辞立其诚给我们的启示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是孔子对《乾》卦九三的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解释,意为君子增进美德,修行功业。忠信,这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这是积累功业的方法。因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深刻且久远,于是《文言传》作为孔子的代表作,必然带有浓郁的儒家色彩,对儒家学子产生不可抹灭的影响。其中的“修辞立其诚”亦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修辞立其诚”之“修辞”原义并非指文章或文学,而是指一个人的言语,可以说“修辞立其诚”是指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话,辞即是要说的话。“修辞立其诚”指一个人说话之前要在心中酝酿自己的言辞周易学,在酝酿言辞的同时也要确立一个根本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诚”。不诚,虽则“修辞”,亦心口不一,伪也。

朱熹有言:“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而难收也。其曰修辞,岂作文之谓哉?”朱熹一语破的,点醒我辈梦中人,我们知道《易传》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必然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而朱熹又是儒学之集大成者,深得儒家三昧,因此朱熹对“修辞立其诚”的解读就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呈现。朱熹说“修辞立其诚”是要我辈“谨夫所发”周易学,因为言语有“易放难收”的特点,启示我们要“谨言”,三思而后“言”,就是说话之前要在心里过一遍“以致其实”,以免覆水难收,有道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修辞立其诚”一旦被提出后,后代学者即对其进行丰富和发挥,就不单单只是就人们的说话而言了,古代学者们发现说话是如此,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先贤更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将其进行扩展到文论上。

宋代学者王应麟即指出:“辞非止言语,今之文,古所谓辞也。”其实早在他之前的学者已经不把“辞”单纯的解释为言语了。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修辞立其诚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在《文心雕龙•祝盟篇》阐发了“修辞立其诚”,《祝盟篇》里提到“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是说创作祝盟时语言文字要务实立诚,无愧于心,无愧于天,无愧于神。其实不仅仅创作祝盟文时要如此,创作其他文类时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心雕龙》全篇的理论宗旨即是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其在《序志》中即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所以说《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的,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已经可以看出来。

后面在同一篇中,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对待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就是连神听了也会为其中的诚意所打动的,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修辞必甘”又和钟嵘的“滋味说”遥相呼应,不过钟嵘的“滋味”只是就五言诗而言的,“修辞必甘”中的滋味是指所有的文类而言的。

“修辞必甘”是说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中庸》云:“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

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是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正如曹丕论述人的文气时一样“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诚也是如此,能否达于至诚都是个人的造化使然。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所以《中庸》又云:“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敷衍,那么质木无文,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

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说:“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修辞立其诚给我们的启示,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与壳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如禽兽之毛有五色,如果“有文无实”,这五色之毛也白生了,有什么好看。由此就带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

文如其人,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鉴赏中得出的约定俗成的一致观点,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养,也怕后学小子因作者的个人品德问题而受到不良影响。

“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事实真是如此吗?虽然刘勰说“未为笃论”,其实刘勰也认为曹丕之才高于曹植,本人也认为确实如此周易学,无论是文气、才情,曹丕都较曹植为高。不过,人们多是同情失败者的,所以才会抬高曹植之才而贬损子桓,但是,据本人看来,刘勰之论亦未为笃论,归根结底还是二子的人品问题,曹丕“相煎何太急”使得人们不仅对其产生反感,更使得人们更加同情失败者曹植,因而曹丕之才因其人之故,也就不足为珍了。

由此进一步挖掘出“修辞立其诚”的文论内涵,首先就是强调创作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这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内涵。

一个人要拥有高尚的品德,就得“修身”,而“修辞立其诚”本义是说叫我们“谨言”,但究其本质也是要我们“修身”,马振彪先生的《周易学说》引明人蔡清语解读“修辞立其诚”道:“诚即忠信。闲邪外无存诚工夫,修辞外无立诚工夫。合进德修业,总是《中庸》之诚身,《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7]这又应证了那句话,《文言传》是孔子的经典之作,其思想带有浓厚的正统儒家精神色彩,总括起来就是那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为什么人们那么重视创作者的人品道德呢?欧阳修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为圣贤而不朽,是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的,换句话说,一个人之不贤,也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也就是“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此处之言扩展而为文章也是一理,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作者的内心,读者观之,一目了然。因此一个人的做人,读者通过其文章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人们才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

其次,“修辞立其诚”强调创作者要有忠实的创作态度。

忠实的创作态度,就是强调创作者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主体感情的真诚,也就是投入真实的感情,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也就是那句话,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打动自己。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潘岳,又叫潘安,人品虽为人所不齿,但文才极高,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美誉。其所写的《悼亡诗》,感人至深,流传广泛,开创了古代诗歌丈夫悼念妻子的诗歌题材。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

为何一向为人所鄙的潘安能写出如斯动人,影响如此之大的作品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投入了真挚的感情,潘安50岁时,与他携手26载的妻子不幸逝世,潘安悲痛不已,还为妻子服丧一年,可见夫妻情深。王充在《论衡•佚文篇》说:“心思为谋,集札为文,情见于辞,意验于言。……精诚由中,故其文感动人深。”正是潘安写出感人至深的《悼亡诗》的注脚。

托尔斯泰在《什么是艺术》中说;“艺术是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的”“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文学也是如此,一部文学作品,一篇文章甚至是一首诗,其“外在的标志”就是语言文字,其内核就是人所共感的情感。创作者要想把某种感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首先必须“自己心里唤起这种感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称之为艺术,也配叫做文学。

鉴于“修辞立其诚”的第二个内涵衍生出其第三个基本内涵,就是强调创作者的作品要言之有物。

中国古代文论家往往以是否言之有物来评判作品的好坏,也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结果。所谓“不诚无物”。“不诚无物”出自《礼记•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贵。”]可以说是“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的转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谦益有言:“古之人往矣,其学殖之所酝酿,精气之所结樯,千载之下,倒见侧出恍惚于语言竹帛之间。《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辞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皆谓此物也。”可见“修辞立其诚”和“言有物”,“不诚无物”是可以等而视之的,都是指作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要有文无质,不知所云,而此物又不仅仅是指文章内容而言,也是指文章的情感而言,所以说是第二个内涵的扩展延伸。

因此,“修辞立其诚”的基本内涵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主体(主要是指主体的品德),情感(主要是指主体的真心实感),内容。这三个基本内涵被历代文论家进行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在21岁时,在干什么?

21岁的我在上医学院,已经规划好未来10年的人生道路,现在31岁,稍微跑偏了一点,基本还是回到正轨。无非是读了13年书,没有什么精彩可言。

张善文的《易学》著作

易学著述十二种(含获奖情况)简介如下:

01、《周易译注》(1989.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004、2007各有修订本重版。)

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1987.4),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990.10),及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三等奖(1991.4)。

此书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撰。全书52万字,对《周易》经传本文进行了全面注释,并将之译成通俗规范的现代汉语,另附有69篇总论、400余则说明,是一部译、注、论三结合的研《易》专著。

02、《周易辞典》(1992.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修订版。)

获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9)。

此书121万字,为国内首部个人单独编撰的《易》学辞书。包括《周易》经传要语、易学常识、易派易例、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等各类词目凡4608条。书首列易学重要图表29幅,书末附《分类词目表》及《词目汉语拼音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顾廷龙先生题签,内容颇有校正修订。

03、《周易:玄妙的天书》(1996.7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97.6上海古籍出版社简体版,2008.7纳入“国学基础教程”修订版。)

全书18万字,选编《周易》经传中最典型内容汇成一帙,分“易喻阴阳”、“易明人事”、“易长于变”,“作易渊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径”等六章进行阐释论述,对于青少年读者研读《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04、《周易入门》(1991.11学林书店,1998.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

此书10万字,分13个专题介绍易学基本问题,为指导《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门读物。

05、《周易研究论文集》四辑(第一辑1987.9,第二辑1989.8,第三辑1990.5,第四辑1990.5,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以上四辑与作者之先师黄寿祺教授合编,共165万字,收入本世纪初至80年代的重要易学论文159篇。第一辑侧重考据学,第二辑侧重象数学,第三辑侧重义理学,第四辑侧重以新的观点研究《周易》。是海内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纪《周易》研究成果的较大型的分类易学论文集。

06、《象数与义理》(1993.5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台北洪叶出版社重版。)

此书24万字,为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中的一种。着重就历代《易》说中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详加论述,以揭明中国《易》学史上这两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07、《易经初阶》(1996.1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此书20万字,凡18章,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其中内篇11章,展示读《易》的一系列基本常识;外篇7章,分别从文学、美学、史料学等方面阐明《周易》经传的价值。总其内外两篇,皆属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阶梯,故以“初阶”为名。

08、《周易与文学》(1997.9福建教育出版社。)

此书22万字,围绕《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评析了《周易》经传自身的文学、美学价值内涵,又对《周易》经传之于古代文学乃至文艺理论、美学思想的影响或启迪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探。

09、《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1998.8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分为两书重版,一是《历代易家考略》,一是《历代易学要籍解题》。)

此书36.6万字,著者在博览精读众多易学著作及其它经史子集群书的基础上,以时代为序,略考历代易学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并着重评析其易学成就;又列述历代易学著作,论定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并着重分析其内容的是非得失。本书对全面了解两千多年来《易》学史上纷繁复杂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进一步拓展、深化当代《易》学研究,有所帮助。

10、《周易学说》(2002.1广东花城出版社。)

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11)。

此书59万字。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原为著者未刊手稿,以行书抄成,引录历代易说近四百家,并参以作者见解,阐述《周易》经传之旨,学术价值甚高。全书之点校整理,凡历八年之久,体例严密,考校精审。

11、《洁静精微之玄思》(2003.4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2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重版。)

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11)。

此书23万字。为作者在海内外学术刊物(或出席有关学术会议)所发表的某阶段学术论文之精选。所论多集中于研讨《周易》经传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对《易》义的衍述,有对经传文字的考论,有对历代《易》家的评说,有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对《周易》影响于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诸领域的多角度阐述。本书对于哲学、文学、历史各学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学术裨益作用。

12、《尚氏易学存稿校理》(2005.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4),及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12)。

此书185万字。尚秉和遗稿,张善文校理。全书包括尚氏遗存的书稿五种:《周易古筮考》十卷、《焦氏易诂》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学》二十卷、《易说评议》十二卷,凡六十九卷(书后附录吴承仕《检斋读易提要》一卷、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七卷,合此二种计之,则共有七十七卷)。全书校理,以作者所遗各书稿本为主校本,参取诸类初刻本、续补本、后印本、抄写本以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互为勘订,务使前后一体,条例明晰,卷次贯畅。按,尚秉和先生系晚清进士,曾受业于曾国藩之高足吴汝纶,入民国后吏隐于内务部,兼任京师大学堂国文教习,又讲学奉天萃升书院及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著述甚丰,为现代易学泰斗。此书将尚氏最具创获的易学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订精密严谨,实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后学。

中国易经大师排名

中国易经大师排名如下:

001、罗李华,福建福州人,当代著名易学专家。

002、邵伟华,中国湖北人,著名易学专家。

003、钟义明,中国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04、唐明邦,重庆忠县人,著名易学专家。

005、刘大钧,中国山东人,著名易学专家。

006、徐闯,江苏沭阳人,著名易学教育家、慈善易学家。

007、张志春,中国河北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08、颜廷利,广东佛山人,中洲派玄空风水名家。

009、许国桢,广东潮阳人,著名杨公风水学专家。

010、杜新许,广东罗定人,知名建筑风水专家。

011、李居明,中国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2、吴志文,广东佛山人,易学教授、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3、裴翁,中国广东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4、钟浩天,广东兴宁人,广东省情调研市副主任。

015、金雍闳,浙江宁波人,教授、易学专家、风水大师。

016、李金锟,广东汕尾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7、于希贤,中国北京人,著名易学风水专家。

018、张东海,河北石家庄人,著名易学专家。

019、王华,四川重庆人,峨眉风水大师、易学教授。

020、潘汝汮,广西柳州人,太易玄空学十三代传人。

算命 阳历1987年7月16日 阴历丁卯年六月廿一 生辰八字 : 丁卯 丁未...

求高人算命 生辰八字 男性 农历1988年12月23日早上5点——6点出生_百...

我去过北苑家园,找过旭易堂 马师傅,看过。很不错。收费不贵。具体地址忘记了。你自己搜索一下吧。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