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易经又叫周易,很多学者,都说周易应该是文王作的,因为周易是蓍草占卜,而且龟卜中卜辞没有和易经有关的东西!再根据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释》有关易的组成,一般是和天气有关:
(李向东)易经的易字值得考究吗?
以前研究易经仅限于从汉代开始,因为史料的不齐,但是也感觉足够,后面翻看甲骨文史料,发现易经的易字值得考究,它究竟是一本什么书籍,要叫做易。
我们知道经和传的区别,经是比较难看懂的,传是用来解释和挖掘经的内容的,所以带着怀疑的态度,我今天简单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点浅见。
目前常见的几种解释不外乎以下几点:
1.易,《说文解字》释: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此处为金文
黄宗炎《周易寻门余论》中提及:易者,取变于虫,其色一时一变,一日十二时。。。。。。周易卦次,俱一反一正,两两相对,每卦六爻,两卦十二爻,如析(蜥)蜴之十二时。
2.日月为易,许慎《说文解字》引《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屬皆从易。
魏伯阳《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3.易字从勿,《说文》云:一曰从勿。而“勿”字在《说文》里面的解释是“三游之旗”在太阳下,三游之旗动荡不息。
但是要搞清楚我前文的意思,绝对不能仅仅按照许慎的说法,因为我以前文章也表达过,周易不是孔子最开始作的,原因就在于《论语》中有两篇提到孔子对易的论述。一篇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篇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既然易经又叫周易,很多学者,都说周易应该是文王作的,因为周易是蓍草占卜,而且龟卜中卜辞没有和易经有关的东西!这个有待考究,但是据目前甲骨文的记载,里面除了大量的龟卜和牛肩胛骨(包括鹿,猪,羊等)也有极少数的筮术,我们先看看金文记载“筮”字:
上面是周朝时期的筮字,有关甲骨文(殷商)的记载其实只有其中的
这个图片就是商朝时期的筮,他们当时流行的是龟卜,那为何还要有筮呢?本人根据历史演变作推测,据王国维和郭沫若等先生有关甲骨文的研究,从龟卜的演化给大家说明,龙山文化(陕西)中,龟卜只有烧灼的痕迹,没有钻凿,而进行卜兆,在新石器晚期发现的甲骨都是这样,后来到了河南偃师二里头以及郑州二里岗遗址中还是只有烧灼痕迹,但是比龙山文化进步的就是在龟卜上面有少量卜辞,说明这两种文化应该是有交集的,再到殷商晚期就既有钻凿还有卜辞,比以前的龟卜文化更近了一步。到了周朝是否还有龟卜呢?《尚书﹒大诰》记载:
用宁(文)王遣我大宝龟,绍天明。。。。。卜陈惟若兹。
既然大家都认为文王是作周易的,本应该用筮数,为何文王手上还有大宝龟呢?由于殷商和南方人关系融洽,所以经常进贡给商朝,包括在武丁时期发现的龟卜中发现不少记录周朝的卜辞:扑周古易学,令周,妇周(李向东)易经的易字值得考究吗?,说明这两个国家还是有战争和通婚情况。《周礼﹒春宫﹒龟人》“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西龟曰靁属。”这段记载只能说明一点,周朝人仍然使用龟卜,而且周武王祭祀拜祖还是商朝的!那筮是什么时候流行的呢?当初周武王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继承纣王的封地,武庚后面发动叛乱虽然被周公镇压下去了,但是当时很多南方国家都参加了反周阵营,追随武庚。文献和金文经常记载,昭王屡次讨伐荆楚,直至“南征而不返”,说明一点,西周前期和南方人合不来,你居然经常攻打我荆楚,我荆楚人为何给你上贡龟甲!这是周朝自断龟卜原材料的原因。所以到成康以后,周人龟卜日少,一般筮占为多。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提供几个学者在甲骨文中研究成果,毕竟在甲骨文中找寻周易的东西很难古易学,根据考究在安阳四盘磨出土的甲骨中。后来在在商周铜铭文中以及周朝早期的甲骨中都发现了一些遗失的文字(由于文字的原因不方便打出,以下图为例),在西安周代的丰镐遗址中也发现了几个难以辨认的文字,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中的“中方鼎”铭文末有两个奇字(如下图)(铭文为:臣尚中,臣“下图二字”)
现拿出几位学者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1,唐兰于《在甲骨金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一文中,搜集若干材料,认为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文字”,而且是“殷和周以外一个民族的文字”
2,张政烺从数字卦角度,认为上面这些图形就是5.6.7.8由数字组成的卦象,参阅《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
3,郭沫若谓“末二字殆中之族徽”,“臣尚中”二字中尚中应该是人名,后二字也应该是人名,表示这代表一个族的标志(姓氏)
上面的文字只是想表达甲骨文中或许存在和周易有关的东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我只提供一个方面供大家思考,接下来回归正题,有关周易的“易”字起源,参看下图甲骨文中“易”字写法
易
左图是两个容器,一个容器倒置溶液到另一个容器,右边的缺少一个容器,可能和简写有关,有观点认为易字是由日月组成,现在我也拿出日月二字以及它们组合供大家参详
日字
月字
从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看出,易字在甲骨文中是没有日月的意思的,肯定是后人根据天体运行附会上去,谁让易道无所不包呢!在来看看日和月的组成“明”
明字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易如果是日月组成,应该是日的甲骨文在上,月在下古易学,因为“明”字已经表示太阳和月亮的更替就是第二天了,为何要成为上图中的两个杯子溶液倾倒呢?
我们在来看看和易有关的两个词汇,一个是“昜”(同阳)一个是“锡”,参看下图
昜(阳)
锡
所以锡和易才是本源,那么易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再根据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释》有关易的组成,一般是和天气有关:
甲辰卜巳乙巳易日不易日雨
孙怡让先生的解释很符合实际:易日犹言更日,盖皆吉,则不易日;不吉,则易日也。此处孙先生把易作“更”讲,不更就是吉利;更就是不吉,要换日子。
我们根据上面易字的甲骨文写法可以知道,是从一个容器倾倒入另一个容器,不就是说明改变了,和上面“更”字类似(李向东)易经的易字值得考究吗?,根据孔子写的易传(暂且认为是他作的,后文论述),我们也可以知道,就是讲变化,所以《易经》就是一部关于改变的经书。后面我会陆续给大家讲解一些周易爻辞故事,有关于易字有不同见解的也可以留言供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