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易经“家人”卦,其“初九”(如图)爻辞说:“家人”卦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单卦各三个爻构成,这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家人”卦由下上数第一爻序位是“初”,又是阳爻,就称作“初九”。“初九”之爻,家道之初始。[⑤]“家人”卦之“初九”与“六四”易位后,即为“遯”卦,“遯”卦“山以下陵上天”,所以不正。
文孟君易经“家人”卦,其“”(如图)
文|文孟君
易经“家人”卦,其“初九”(如图)爻辞说:
“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家人”卦
其含义是:
家道戒防,悔恨消亡。
《象传》说:“家道戒防”,于心志未变之时。
“家人”,卦名。就是阐明家内之道,修正一家之人。[①]
“闲”,防止,防闲。“有”,于。“志”,心志,志意。
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单卦各三个爻构成,这六爻的爻位家人卦六爻动,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
易经符号阳爻“⚊”统称作“九”;阴爻“⚋”统称作“六”。“家人”卦由下上数第一爻序位是“初”,又是阳爻,就称作“初九”。
三国魏学者王弼,解读此爻道:
凡教育在起初,而法治在开始文孟君易经“家人”卦,其“”(如图),家庭渎乱之后再严管,心志变化之后再治理,就会有“悔”。处于“家人”卦初位,是“家人”开始,所以定要“闲有家”,然后才能“悔亡”。[②]
北宋大儒程颐,进而分析道:
“初九”之爻,家道之初始。“闲”,是说防闲法度。治理家庭之始,能以法度作为防闲,就不至于有悔恨之事。治家,是治理众人。若不以法度防闲,就会人的性情放纵,必然导致有所悔恨之事,失去长幼之序,混乱男女之别,伤害恩义,祸害伦理,无所不至。能以法度防闲于起始,就不是这样了。所以说“悔亡”。“初九”,是阳刚、明慧之才家人卦六爻动,是能够防闲其家者。不说“无悔”,是因群居必有悔恨之事,因能够防闲,所以才会消亡。[③]
程颐又说:
防闲在于开始,待一家之人的志意没有变动之前就防闲。心志正固,没有流动消散产生变动时就防闲,就不伤恩情,不失仁义,此为良善治家,所以悔恨消亡。志意改变之后治理家人卦六爻动,就会伤害很多,就会有所悔恨。[④]
可见,“初九”爻,以其刚阳、明慧之才,“有家”初始之时,即注重家道的戒防,树立良好家风,避免发生令人悔恨之事,可谓未雨绸缪。
从卦象上看,下互卦为“坎”(“六二”“九三”“六四”),为“险”,所以会有“悔”;而下卦为“离”,为“明”,“初九”为阳爻,所以刚阳、明慧,可以“悔亡”。[⑤]“家人”卦之“初九”与“六四”易位后,即为“遯”卦,“遯”卦“山以下陵上天”,所以不正。因此,“初九”不动,心志未变时就戒防,就不会有“悔”。[⑥]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颇为重要的一环,也与其他息息相关。“齐家”初始严谨戒防,其他“修身”等亦是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防微杜渐而已。
[①] “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魏)王弼,(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家人》)
[②] “凡教在初,而法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处家人之初,为家人之始,故宜必以‘闲有家’,然后‘悔亡’也。”((魏)王弼,(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家人》)
[③] “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治其有家之始,能以法度为之防闲,则不至于悔矣。治家者,治乎众人也。苟不闲之以法度,则人情流放,必至于有悔,失长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义,害伦理,无所不至。能以法度闲之于始,则无是矣。故‘悔亡’也。九,刚明之才,能闲其家者也。不云‘无悔’者,群居必有悔文孟君易经“家人”卦和易居周易,其“”(如图),以能闲,故亡耳。”((宋)程颐:《伊川易传·家人》)
[④] “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正志未流散变动而闲之,则不伤恩,不失义,处家之善也,是以悔亡。志变而后治,则所伤多矣,乃有悔也。”((宋)程颐:《伊川易传·家人》)
[⑤]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家人》
[⑥] (宋)朱震:《汉上易传·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