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

佚名 次浏览

摘要: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易经》。读懂易经读懂中华文化,读懂中华文化才能重塑中国文化的自信。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易经思维能够承载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而不断。所以读懂易经,读懂先秦时期的原始的中华文化。

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

前言:

写在读易经之前的话

易经的第一课。

1、 八卦是什么?

2、 什么是易经?

3、 易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八卦?

先聊聊八卦,这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而是全人类所特有的,是人性。有时候聊聊八卦可以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当然那些带着恶意的背后伤人的话,其实不是八卦,而是小人言。八卦应该是尽量多说家长,少说里短,就像现在的凡尔赛语体,就是以里短的语气说着自家的长。

我这里所说的八卦易经文化,不是来分析凡尔赛语体的。那么什么是八卦?

八卦可以上推到上古时期的伏羲氏。传说伏羲氏仰观日月星辰的天体运行,俯察山川地理的地势地貌,远观鸟兽鱼虫的生命形态,近观自身的人体结构特征和思想行为。通过对自身的认知、对社会群体的认知、对万事万物的认知,而逐渐形成了一套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

伏羲氏发现生命的奥秘在于阴阳两性。并以实线和虚线代表了阳和阴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个卦是易经最基本的卦(又称三爻卦),分别命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个卦按数字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个卦分别代表了宇宙中八个自然现象(又称自然属性):

《易经.说卦传》:“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

又由自然属性衍义出其文化属性,又称为卦义或卦德。

《易经.说卦传》:“乾健、兑悦、离丽、震动、巽入、坎陷、艮止、坤顺。”

为便于记忆,古人根据三爻卦的卦象(卦形),编了个口诀:

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

伏羲氏根据天地定位,将八卦组成先天八卦图:

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

《易经.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逆数也。”

八卦从乾一数到坤八,先逆时针来,后顺时针往,形成了一个太极阴阳S型。

伏羲以地球人的角度,确定了上为乾天,下为坤地的方位。反映了天上地下的先天自然环境。

先天八卦图,反映的是八卦相错关系,即阴阳相对立的自然关系。

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

阴阳相错的两个卦,成为互为错卦,象征事物发展走向了其反面。

易经是通过卦象以及错卦关系等,来研究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那么第二问题出现了,

什么是易经?

周文王将伏羲氏的八个基本三爻卦,两两重叠成为六爻卦,共六十四卦。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序,演易出宇宙间自然万物的进化发展规律。(详见《易经.序卦传》)

易经六十四卦的基础就是八卦。那么什么是易经?

易有三易之说: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大道至简,化繁为简,易经以阳实线和阴虚线(阳爻和阴爻)为符号组成一个八的卦卦象(卦形),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和属性。就像现在无论多么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其编程的语言就是最简单的1和0二进制。

变易:也好理解,易经就是三爻的八卦再两两重叠,成为六爻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形成了包罗万象,演化出繁复多变的大千世界。

不易:易经六十四卦,由繁复多变的大千世界,提炼出宇宙万事万物之间不变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律(称为易道或天道)。

易经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归藏已失传,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易。所以现在说的易经就是周易。

文王演周易,四时节气重新排列八卦方位图,称为后天文王八卦图

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易经六十四卦,更多的是以后天八卦图来推演。

易经有什么内容?到底是讲什么的?

易经先有卦象、卦辞、爻辞组成。卦象即八卦两两重叠而成六十四卦的卦象符号;卦辞和爻辞就是对卦象和六爻的占卜说辞。传说是周文王将八卦两两重叠成六十四卦;后又有周公做卦辞和爻辞。有一种说法,流传至今的易经是由周文王和周公所作,故称周易。

周公之后,古人又在易经的卦辞和爻辞的基础上有加了易传分别为彖传、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传(乾坤两篇)、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所谓的传就是对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的当时古人的解读,所以合称十翼,意为给易经装上了人文思想的翅膀。传说十翼之传是孔子所做或别人假借孔子之名而作。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易经十翼中的人文思想。

易经有什么现实意义?

易经可以说是卜筮算命的书。易经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个爻,一个爻变就会引起卦变,演易出千变万化的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能够知微见著的把握万事万物发展规律和趋势,就是对命运的占卜。

易经不单单是一本占卜算命的书。易经成为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和中国特有的思维模式的底层逻辑,就在于易经的易传部分,即易经的十翼部分,易十翼中的人文思想和底层的思维逻辑,才是发展出了儒家、道家、兵家、医家、阴阳家等先秦诸子百家。

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底层逻辑是基督文化和《圣经》。由上帝创世的“一神论“”和“排他性”发展出了弱肉强食、强者通吃的霸道思维。与易经思维的阴阳互补、共生共存的和谐共赢的王道思维格格不入。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就是《易经》与《圣经》的不同。

文化层面来说,凡能称作“经”的,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能够传世的普世价值观。如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佛教的《金刚经》、《心经》等佛经,都代表了其各自的底层的思维逻辑和文化。

《易经》与《圣经》的格格不入,就在于易经认为创世的不是人格化的神,而是“乾元”。乾为天,即天道或称易道。古语说的“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不是叫做老天爷的神仙,而就是易经中的“天道天理”。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符合天道天理。“天理难容”就是做了人神共愤之事。

《易经.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气明,与四时合其序。” 易经认为如果做人做事做到了与天地、日月、四时自然合一,那你就是“大人”了。

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三才”。才,才能、能力。说的就是人能做到与天、地同等伟大的能力。这就是从易经的与天地合一的大人观衍生出来的。

“天地人三才”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从文化层面上说,中国人天生没有原罪,不需要跪着忏悔易经文化,是正真站着的平视天地的大人。

儒家的孔子,由“乾元”的创世力,解读出“仁”。以果核之仁,代表具有核心创生力的DNA基因。儒家思想由”仁”展开仁、义、礼、智、信。

道家老子从“乾元”的创世力,解读出“道”。道家思想与“道”展开,写下了《道德经》。

《金刚经》、《心经》等外来的佛家经典,能在中国汉化后站住了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释三足鼎立的一家。就在于其“佛乃觉性,非神。”以及“人人具有佛性。”的思想,完全符合了易经的大人观。

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易经》。易经的现实意义在于能重塑文化自信。

读懂易经读懂中华文化,读懂中华文化才能重塑中国文化的自信。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想到的是先秦诸子百家,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医家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至今对现代社会仍有现实意义。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虽然诸子百家各家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仍然抹不去的是具有其相同的易经思维。诸子百家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易经的阴阳和谐的底层思维逻辑。

由于近三百年的沉沦,西方文化利用其话语权的优势读易经之前的话易经的第一课:八卦是什么?,打压、抹黑甚至是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说到底还是《圣经》的排他性为底层逻辑的强者通吃的文化霸权。

读懂易经就是重塑中国文化自信,以易经的底层逻辑对圣经的底层逻辑,以王道对霸道。重塑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入则华夏易经文化,出则蛮夷。”中国人之所以谓中国人,是以文化认同为标准,关乎地域、国籍、血统、民族、种族,只要认同以易经思维为底层逻辑的中国文化,则就是中国人。

那么什么是易经思维的底层逻辑呢?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易经思维能够承载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承而不断。易经支撑起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中国人的三观就是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下平思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公天下思想;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均衡思想;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独立自主、宽厚包容的多元共存的王道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利他、同理共情心的中道思想。

这些价值观,不就是中国现实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不忘初心,坚持人民为主的社会主义,建立和谐稳定和富裕的社会。对外倡导独立自主,多元文化共存,反对霸权,以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国的文化的自信,重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这些国学经典,对个人的修养、企业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应该是回溯到以易经思维为底层逻辑的先秦时代的原儒经典,而不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的独尊儒术后的官学儒学,更加不是宋明时期被自我阉割的程朱理学。

所以读懂易经,读懂先秦时期的原始的中华文化。

下面就开始逐卦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