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仅此一例就可以说明,《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是最早的源头,而是它以前的文化之流。《河图》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就《周易》重要性如何这个问题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大体可分三个时期:一是《周易》问世之前,二是《周易》问世时期,三是《周易》问世以后。大约在商代末年和周朝初年,《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开始问世。汉代初年,国家信奉黄老道家学说,《周易》的地位仍然不高。
《周易》中的八个卦象符号《周易》中的八个卦象符号,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一 《周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周易》热除了热衷于从那几张易图中发现什么科学奥秘之外,就是不适当地抬高《周易》的历史地位,把《周易》说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说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甚至今天也是最重要的书。他们说,依靠《周易》,就能使中国称霸世界,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中国的世纪。
这可能是一种爱国热情,但却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周易》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汗牛充棟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周易》也不能说是一部最重要的典籍。
《周易》的基础是八个卦象符号。儒者们说,这八个符号是上古圣人伏羲观察了天地人物画出来的。然而这仅仅是一种说法,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此外,八卦只是八个符号,还不是文字。而只有文字,才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容。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大规模应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祭祀的记录。其中发现一些可能是数字的符号,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周易》卦象的起源。此外的文字,则完全与《周易》无关。
无论甲骨文中的文字是不是卦象符号或者卦象符号的起源,这八个卦象符号不是甲骨文字的起源,则明明白白;而甲骨文,倒很可能是《周易》八卦的起源。仅此一例就可以说明,《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是最早的源头,而是它以前的文化之流。
此外,所谓文化,不单单是文字写成的东西。中国古人的文化创造,是多方面的。物质文化方面,在早有石器,其后有著名的青铜器,有各种陶器和生产工具,有早就非常巍峨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建设。在制度文化方面,中国早就建立了严密的政治制度和各种社会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商代及其以前早就有许多创造,还有许多卓越的科技发现和发明。周代社会已经相当高度发展的礼仪文化和思想建树,就是当时文化高度发展的明证。而这一切,都和《周易》无关。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易》还没有诞生。
把《周易》说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乃是有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刻意抬高《周易》地位的夸张之词。而他们夸张《周易》的地位,并不真的是为了什么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借《周易》来抬高他们自己的所谓“成果”,借弘扬传统文化来弘扬他们自己。
二 《河图》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说《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另一证据,就是证明那个黑白点《河图》是画卦的根据。
《河图》这件东西,在古书《尚书?顾命》篇中确有记载,说的是周成王死,在周康王的即位大典上,陈列着许多宝物,其中一件就是“《河图》”。但这个《河图》是什么东西,什么样子?此后再也没有记载。而此后的一些书籍则说,《河图》是上天降下的一件祥瑞,即表达上帝意志的一件神物。汉代儒者,认为《河图》是一本书,上面记载着上帝的指示。指示的主要内容是该由谁来做皇帝。与《河图》类似的祥瑞还有“《洛书》”,其内容和《河图》相类似。当唐代儒者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汉代的《河图》、《洛书》还存在。这样的《河图》、《洛书》,也就是老百姓平常所说的“天书”。
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一样,都是信神的。谁该作皇帝,是要由最高神来任命的。然而神实际上又是不存在的,所谓“天书”,其实就是人假借神的名义所造的书。天书上的文字,往往都模模糊糊。《河图》、《洛书》都有好几篇,好多条。你可以找出一条,说这是你该作皇帝的证据,我也可以找出一条,说这是我该作皇帝的证据。曹丕要作皇帝,他的臣子们就找出《河图》、《洛书》,说根据上面的记载,曹丕该作皇帝。刘备要作皇帝,臣子们也从《河图》、《洛书》上找出证据,说是刘备该作皇帝。这样找起来,势必天下要乱。于是从南北朝后期开始,国家就禁止《河图》、《洛书》的流行。隋、唐两代禁止得就更加严厉。隋煬帝命令,把类似的书籍全部烧掉。秦始皇焚书,遭到历代学者的责难。但隋煬帝虽然是个非常坏的皇帝,他焚毁汉代《河图》一类书籍的行为,却得到有些知名学者的赞扬,认为那些东西确实该烧,没有价值。
唐朝初年国家档案馆里还有汉代的《河图》、《洛书》,到宋代就连国家档案馆中也没有了。
天书而遭到禁止,就说明那不是天书。随着汉代《河图》、《洛书》的消失,那用文字写成的天书也不能再得到社会的普遍信任。于是儒者们又画出了些黑白点阵。说这就是《河图》、《洛书》,圣人伏羲就是根据它画出了八卦。不过这件东西刚刚出世就遭到了反对。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说,黄河里出图,洛水里出书,这件事本身就是妖妄,不可相信。以后也不断有人揭露说,伏羲以后数千年,从来没有见什么书上说过《河图》、《洛书》就是这些黑白点,你们从哪里得到的呢?然而,当时的人们需要神,也需要神圣的东西。那黑白点《河图》、《洛书》还是广泛流行开来。不过这一次不再说是上帝发给皇帝的任命书,而仅仅说成是画卦的根据。
这黑白点《河图》、《洛书》,和汉代那用文字写成的《河图》、《洛书》,都是人造的。汉代的是汉代儒者制造的,宋代的是宋代儒者制造的。然而在今天,无人敢相信那用文字写成的天书《河图》,却有人相信那黑白点《河图》、《洛书》,相信它们是上古时代出于黄河、洛河的东西。不过就连北京大学国情课题组的文章,也只敢说这黑白点《河图》“以前虽有,但是没有画出来。宋代才被画了出来”。这不明明承认是宋代才造出来的吗,怎么能是画卦的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呢!
三 孔子前后《周易》的文化地位
就算不是源头吧,那么,《周易》在传统文化中是不是最为重要呢?
就《周易》重要性如何这个问题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大体可分三个时期:一是《周易》问世之前,二是《周易》问世时期,三是《周易》问世以后。我们分开来说。
《周易》问世以前,既然《周易》尚未问世,当然说不上它是最重要的了。大约在商代末年和周朝初年,《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开始问世。后来,又出现了解释《易经》的《易传》。依传统说法,八卦是伏羲画的,六十四卦是周文王画的,卦爻辞是文王或者是周公写就的,六十四卦和卦爻辞构成了《易经》部分。《易传》共有十篇,据说是孔子作的。但是据现代学者考证,这十篇《易传》是春秋战国时代陆续形成的,未必是由一个人写成的。从周朝初年到战国时代,是《周易》的问世时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周易》的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学术空前活跃、并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时期。虽然《易经》在早已存在,但当时争鸣的诸子百家,几乎都没有提到过《周易》。只是在有关历史事件的书上有一些记载,知道当时已经有了这本书。
《周易》后来被作为儒家的经书。但是孔子当时教授学生的课程中,有诗(《诗经》)、书(《尚书》)、礼(礼仪)、乐(音乐),但没有《周易》。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分析说,因为《周易》是占卜书,而占卜是一门专门的技巧,无法用它来教授学生。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
争鸣的诸子百家很少提到它,孔子也没有用它来教授学生,《周易》的地位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论语》上记载说,孔子晚年喜欢《周易》,由于他经常读,以致穿《周易》竹简的牛皮绳子都断了三次。即使如此,和诗、书、礼、乐的地位,仍然是无法比拟的。
秦朝统一,有所谓焚书坑儒。诸子百家争鸣的书都在焚烧之列,但《周易》却不在被焚之列。在秦朝人看来,《周易》不过是一部算命的书,不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秦朝人的态度,就是对《周易》当时地位最好的说明。就是说,《周易》在当时并不重要。
四 汉及其以后《周易》的文化地位
汉代初年,国家信奉黄老道家学说,《周易》的地位仍然不高。有一天,著名的儒者贾谊和朋友去逛市场,看到一个用《周易》摆摊算命的。贾谊说,您怎么从事这样卑贱的职业。那人不服气,讲了一番算命并不卑贱的道理。然而辩解归辩解,卑贱仍然是卑贱。在当时,和那些高居朝廷之上、高官厚禄者相比,算命的确不能说是高尚的职业。你可以说朝廷上未必都是好人,算命的未必人不高尚。但作为职业,仍然不是高尚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就是让精通五部经书的专家到朝廷做官,并且向学生传授。这就是说,国家正式承认,这五部经书是最重要的典籍。五经之中,《周易》是其中之一。这时候,《周易》的地位开始重要起来。
五经之中,《周易》是不是最重要的呢?不是的。当时大家都认为汉代是在天下大乱以后建立的朝代,迫切需要的是“拨乱反正”。顺便说一句,“拨乱反正”这话是汉代人首先说的。要拨乱反正,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书就是《春秋》。因为《春秋》上讲的,都是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臣子,臣子应该如何忠于君主的事例。按照这些事例去做,国家就能稳定。这是当时统治者所最需要的。
到了东汉,班固作《汉书》,才说“六艺之文……《易》为之原”。然而班固是所谓古文学派,这个学派在当时处于在野的地位。所以他的意见,不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实际。
也就是说,在汉代,《周易》并不是最重要的书。
魏晋南北朝时代,流行所谓“三玄”。三玄是《周易》、《老子》和《庄子》。三玄之中,人们谈论得更多的还是《庄子》和《老子》。而所谓谈玄,主要是民间或者私人的行为,并且常常遭到反对。在朝廷之上《周易》中的八个卦象符号,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其思想状况和汉代朝廷差不多少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2019,也是讲天人感应。国家教育,也没有把《周易》突出出来,使之成为最重要的书。
唐代统一,在学术思想一面继承汉代,所以现在谈及古代学术,往往“汉唐”并称;一面也吸收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许多成果。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周易》被作为第一部经书。但是在国家教育中,《周易》仅仅是一部“小经”,而《礼记》和《左传》是“大经”,《诗经》、《周礼》等是“中经”。《周易》的地位仍然不是很高。而在国家考试中,唐代最重视的是进士,进士考试最重要的是诗写得好不好。所以唐诗才恁般发达,出现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如李白、杜甫那样的诗人以及他们的诗篇。《周易》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不是很高的。以致唐代虽然尊崇汉代的学术,但汉代许多有关《周易》的注解,经过唐代就基本消失了。
到了宋代,前期是王安石学说的统治,王安石最重视的是《周礼》。他搞变法,其理论基础就是《周礼》。后来是程朱学派统治。程朱最重视的是“四书”,也不是《周易》。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灭亡前夕。不仅《周易》,其他儒经的地位也相对降低了,“四书”成为最重要的书。要考进士,作状元,最重要的,也是要先读通“四书”,其次才是“五经”。古装戏中经常唱的“四书五经都读通”如何如何,就反映了从宋代开始、中国古代学术的实际。
五《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综述
历史地来看,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周易》都没有取得最重要经典的地位。这是由《周易》的性质决定的。
《周易》本是一部占卜书。是要告诉人吉凶祸福的书。因此,它传达的,是天意,即儒教至上神的意志。在上古社会情况比较简单的情况下,人的思想也比较简单,对神的要求也就不会复杂,只要求告诉自己是吉是凶就可以了。随着社会情况的复杂,人的思想情况也日益复杂起来,其对神的要求也就日益提高。他们不仅要知道是福是祸,而且要求知道为什么福,为什么祸。这就需要讲出道理来。虽然讲道理的人可以说这是神的意思,但实际上,所讲的不过是人对世界的理解。这些道理讲得多了,讲得深了,就是哲学。随着《易传》的诞生,《周易》中的哲学成分就日益增多、提高起来。
和其他先秦典籍相比较,《周易》是一部讲哲学道理比较多、而且水平比较高的一部书。《易传》说,《周易》包罗了天下所有的“道”。有天道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2019,有地道,有人道。道,是普遍原则。一般情况下,它不能告诉人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所以,它可以作为“六艺”之源,但不能作为每一时代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的具体指导。所以它虽然从诞生之后,就以理论的高超见长,但始终不是当时最重视的书。
《周易》无疑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其中的哲学道理,过去曾经指导过中国古人去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它认为,世界是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个思想,是正确的,也是光辉的。它还认为,在变动之中,有不变的东西存在着。这个思想也非常深刻。至于它的“君子自强不息”、“大地厚德载物”的思想,在长时期里也塑造着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斗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在唐代有个唐德宗,他疑心重,又刚愎自用,不听臣子意见。由于他处置不当,酿成兵变,逃出京城。在逃亡地,丞相陆贽诚恳地用《周易》的道理告诉他说,乾在下而坤在上,表明天地交往,是泰卦;乾在上而坤在下,表明天地不交往,是否卦。泰是平安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2019,否是堵塞。这是说皇帝要经常听取臣子意见,和臣子沟通,才能平安。陆贽还说,按照《周易》,损上益下是益卦,损下益上是损卦。在上位的要关怀在下的臣子百姓的利益,国家才能昌盛。这些话,说得合情合理,使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也认为陆贽讲得对。而类似这样的用《周易》智慧去解决问题,发展思想的例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今天研究《周易》,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汲取这样的智慧,为我们今天的现实服务。
然而,这些年来,在《周易》研究问题上的夸大和不实之词,可以说是太多太多。其中有别有用心的吹揍,也有糊涂无知的附和。不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正本清源,对《周易》地位、作用正确的说明。
《周易》热对《周易》地位和作用的夸大,不论其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造成了一个总的后果,即让人们认为《周易》的占卜术是可靠的,或者说,是灵验的。从而为各种各样占卜术的复活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柳村2007/02/10收到并制作上网
作者简介:李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哈军工原子工程系。1970年4月,24岁的李申因扑救山火,大面积的三度烧伤,经过18次大手术、从周身切下22块皮缝补伤处…。1976年组织上决定让他提前退休。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制度。他考取了研究生攻读中国哲学史。1982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又三年,获得博士学位。
十几年来,李申用主要精力参加了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写作,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同时完成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的大量的著作、论文,共计800余万字。主要有:中国儒教史;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老子衍今译(学术性校注今译);阴符经全译,(学术性校注今译);周易之河说解;庄子今译;老子与道家;王夫之与老庄哲学;太极图源流考;周易热与科学易;河图无秘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