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希望在发展国际贸易中,除了经济发展、相互利益可谈,我们更要从文化方面相互了解。在经济、文化日益互为一体的当下,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已越发凸显。显然,一味追求利益经济合作而忽视文化“互体互谅”的“社交朋友”模式并不能解决中国国际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
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已越发凸显
国际贸易,是近来的热点问题。
记得几年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参加“关于自贸区与文化贸易发展”的交流会时,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政府副市长、安特卫普港务局主席Marc Van Peel先生曾有过一番另人感触的真诚呼吁,他说:“我们之间,是社交性的朋友,还是真正的朋友?我希望在发展国际贸易中,除了经济发展、相互利益可谈,我们更要从文化方面相互了解。并且通过这些了解,我希望我们能成为真心朋友。”
文化,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内生要素。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依据。文化比较优势,是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和发展的现实动力。在经济、文化日益互为一体的当下,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已越发凸显。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的交换过程,其实也是交易双方文化相互理解的产物。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挑选花色款式、竭尽全力地进行广告宣传、包装造型,提升商品文化的外显价值,同时又千方百计有意识地利用文化比较优势,为商品塑造品牌“演”出文化,增加商品文化的内隐价值。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的交换过程,实质上也是商品文化价值的交换过程”。
当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对各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时至至今全球资源仍在不断重新配置之中。而面对印度、越南打出的更具优惠的劳动力和政策措施,中国已不再是唯一拥有良好投资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了。这也使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果此时仍然停步于依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而不去寻找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创造自身产品的核心价值,不重视品牌建设和维护,那么企业与行业的前路都必将无比坎坷。
德国茨温格宫展厅内景
以中国陶瓷为例吧。回想曾几何时,欧洲贵族都以能拥有一件中国产的瓷器而感到骄傲,哪怕是普通的日用瓷盘、瓷瓶都不作为日常使用,而是展示在墙上与橱柜里用来显示主人尊贵的身份与品味。然而,在陶瓷诞生千年之后,这种状况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制造”的瓷器成为了国外1元店里的常客,没有人再为得到一件来自中国的日用瓷器而感到兴奋。“地方产业网络发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中国陶瓷工业)中曾这样说道:“陶瓷——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光芒逐渐黯淡,在国际竞争中远远落后,不能真正分享到‘中国制造’的利益。”
而如今,不仅是国外,许多国人也将国产日用瓷列为低档产品,在购买时更倾向于选择国外品牌。因此,也出现过不少国内企业以起洋名来忽悠买家。事实上,国外品牌国内贴牌的案例数不胜数,国内许多宾馆和家庭所使用的日用瓷器,如科勒、美标、大林等,大部分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国外名牌产品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已越发凸显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已越发凸显,这样的“隐性逆差”实实在在地把本国日用陶瓷挤到了一边。
当然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这样的冲击未必没有积极意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培育产品品牌的意识正不断提升,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文化资源对国际贸易、以及文化贸易对于提升本国国际贸易层级的重要性。
虽然文化贸易在近年来广受关注、积极发展,但事实上也一直面临诸多瓶颈。如何更好地利用自有资源,使文化元素、文化产品、文化贸易间流畅发展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所共同面临的课题。
中国文化悠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如若仅仅发掘其文化传统层面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文化资源的丰富反过来倒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障碍。在当代贸易环境下,文化贸易和文化产品的可能性和多样性都在大步提升。但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在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解决阻碍的成败之一即在于文化交流与理解程度的深浅,文化贸易想要有所发展,不同文化间就必须相互碰撞、了解,来避免文化折扣这一屏障的阻碍。
显然,一味追求利益经济合作而忽视文化“互体互谅”的“社交朋友”模式并不能解决中国国际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注重产品内容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打造出既蕴含民族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产品,创造出具有世界公认普世价值的文化产品和项目。我想,在政府大力推动文化贸易的政策之下,探讨如何运用我国文化资源及元素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进行构建、如何用好文化这座桥梁结交更多“真朋友”,都将对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实力、文化贸易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贸易层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