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之周易的占卜功能虽未被抛弃,但已经不再是周易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了。
C.值得欣喜的是,上面所云新光电的热力
C.值得欣喜的是,上面所云新光电的热力已经在指导如何使人类与自然保持和谐中显现出来:1989年10月,在日本高山市召开的“第二届阳光文明国际会议”上,围绕“人和自然”这一专题,与会代表看到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因人类无节制地索取而遭到破坏,学者们纷纷寻找解决的办法,争论是激烈的.中国学者根据《周易》“天”“地”“人”互应的“三才”思想,指出:过去人们使用环境一词,总是把它看成人类周围赖以生存的条件与背景,把人看成舞台
的主人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似乎环境只是周围的布景。其实,人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只有用《周易》“三才”思想重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宏观决策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学者的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并被写进了这次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大会总结报告中,在会内会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目前所谓的周易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算卦热,很多人误以为研究《周易》就是搞算卦,认为《周易》这本书是“算卦的书,----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至于《周易》深层的理论价值C.值得欣喜的是,上面所云新光电的热力,则“百姓日用而不知”,鲜为一般人所认识。周易古经确实是古代占卜活动的产生,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到战国时代,随着“十翼”的问世,《周易》已不再仅是一部卜书,而且成了一部“极天地之渊蕴,究人事之终始”的哲学典籍。至汉代,《易)被尊为“五经之首”成为“大道之源”。此时之周易的占卜功能虽未被抛弃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但已经不再是周易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了。随着“十翼”(即传统说法孔子所作之“传”)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成了周易“学”与,“术”的划分。孔子是使《周易》从一部卜书转向一部哲学典籍的第一人。自汉朝起,历代的“艺文志”、“经籍志”皆将释经释象之“学”归在“经”部,而将占卜的内容归入“术”(即“术数”).近如在清朝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中,《周易》之“学”归“经部·易类”,而其“术”则在“子部.术数类”。因此,历代封建王朝早已将《周易》的“学”与“术”作出了严格区别,二者不能混同,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当然,《周易》的占卜内容作为一种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也应研究C.值得欣喜的是,上面所云新光电的热力,且过去举凡《易》学大家,亦皆精于卜蓍法。但这种研究应以“学”为主,“学”“术”兼顾.那种只研究“学”而不准研究“术”的态度固然不足取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但目前出现这种以“术”取代“学”的倾向,则更是错误的,确应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