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佚名 次浏览

摘要:寥寥数十字,浓缩了孔子一生的成长心路,但对这段话的解读却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段话说的是,孔子30岁自立于世,40岁对世事没有疑惑,50岁就知道了天的意志。从小就知道奋发苦读的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15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奋发学习的。“六十而耳顺”,即到了60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连孔子都30岁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40岁才不疑惑,坚定的去做。

齐帆齐微课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齐帆齐微课

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寥寥数十字,浓缩了孔子一生的成长心路,但对这段话的解读却众说纷纭。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段话说的是,孔子30岁自立于世,40岁对世事没有疑惑,50岁就知道了天的意志。这是对圣人形象的理想化畅想。

而在学术界却多有纷争,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湖北省云梦县王保清有一段话,看了很是认同。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即到15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小孩子一般7岁左右启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道专心致志的学习。

从小就知道奋发苦读的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15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奋发学习的。

“三十而立”孔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周易,即到了30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像今天的年轻人,在20岁左右上大学时就要确定做什么专业。

孔子迟了,爱玩儿,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30岁才醒悟要干正事,三十而立,不是指30岁就要成家立业或自立于世。

齐帆齐微课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不惑”,即到了40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30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儿,干什么正事儿呢?

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齐帆齐微课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拿不定主意有疑惑,到了40岁才坚定的要干“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己复礼”的大事。

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不疑惑,不三心二意齐帆齐微课在《论语.为政篇》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即50岁也没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孔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周易,40岁坚定的目标,兢兢业业干到50岁。

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提倡“克己复礼”,但是也没干成这,不是自己不努力,不专心致志而是天命啊,所以知天命并不是50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即到了60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

因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侮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人骂孔子。

这些话听的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直到60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就像没听着似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即到了这个岁数,才真正得到了自由,大志向没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

一直到了70岁,这时候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孔老夫子非常的谦虚和客观,他直言一生的失败和无奈,差点直说这就是人生真相了。

在回顾一生时,他一直在强调两件事: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并不容易。

二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它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这大概就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在历经人生沧桑后留给我们的朴实无华的忠告。

连孔子都30岁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40岁才不疑惑孔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周易,坚定的去做。

所以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很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真的是很好,后面有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按部就班往前走,转眼几十年过去。

我现在似乎知道想要做什么,但是还没有做到不疑惑,坚定地去做,但是总比不知道的好。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这不是安慰自己,总比还没有开始强。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第110篇,字数1233字,累计字。)

随机内容